针middot心middot颖


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爱与陪伴一直都在在抗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工作者奋战一线,使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什么价值呢?一方面通过针刺刺激经络、腧穴,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燃烧艾叶所形成的烟雾,用于室内空气消毒,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传播。针灸治病有其完整的科学理论基础。据考证针灸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石头、荆棘等尖锐物体碰撞身体某个部位后,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经过无数次有意无意地尝试,逐渐掌握了磨制精巧石针的技术,从实践升华、总结,最终产生了专门的医疗工具--砭石,这就是针刺工具的早期雏形。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发展成今天的“针灸”。或许很多人并不认可针灸,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够治病。中医上讲“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是疾病发作的病理基础。而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得以止痛,即“通则不痛”。其实针灸相对中药而言,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化繁入简,辨经论治”。疾病属于哪条经络,就针对哪条经络进行治疗,其疗效很多可以立竿见影。下面通过几个常见病带大家领略一下针灸的神奇。01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各类头痛中较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神经活动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大脑功能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头痛。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主要是疏通经络,清利头窍。医案:

陈某,女,62岁,年10月20日就诊。

患者头胀痛,偏于两侧或连后头部,烦躁易怒,怒则加重,舌暗,脉弦。头颅多普勒示: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痉挛。辨经:病在足少阳胆经。

针刺:太阳穴、头维穴、颞三针、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等

二诊:头痛显著减轻,以原方针刺,继续巩固治疗,随症加减。

02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炎症性反应。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其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长。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关节的僵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通过针灸舒经通络,调和气血,消炎镇痛。配合红外线治疗,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03颈腰椎病颈腰椎疼痛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像都市白领,长时间用电脑,经常固定一个姿势工作,肌肉劳损,椎关节错位,以至于颈腰椎病像感冒一样常见。通过针灸刺激穴位点,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进一步改善颈腰椎的功能。有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解除椎体间受到的压迫和肌肉粘连,有效改善血液流量,达到扩血管的目的,进而降低神经压迫感,维持颈腰椎结构平衡。医案:

张某,女,54岁,年9月15日就诊。

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经住院治疗好转。但久行或劳累后自觉右下肢酸痛、发凉。苔白,脉沉滑。曾查X线显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辨经:病在足太阳经。

针刺:肾俞、环跳、风市、委中等穴。

二诊:自诉酸痛症状明显减轻,发凉感未见好转。效不更穴,加以穴位艾灸治疗,得以温经通络。

三诊:无明显不适,继续巩固治疗。

04膝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僵硬、明显沉重感。中医上属于痹症的范围,往往与风、寒、湿等因素有关。针刺治疗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若膝盖有明显的发冷表现,可加以艾灸温通气血。可以说针灸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且疗效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中医针灸并非人们想象的“见效慢”,只要明确病因,找准穴位,即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如对胃痛、腹痛、腰痛、头痛等,往往针到痛止,比吃药来得快。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针灸有了大致的了解。针灸,真的没那么“可怕”。扎针不“扎心”,小针灸,大作用!医师简介

王颖,执业医师,熟练掌握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思想,结合经络理论,同时运用中医传统拔罐、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月经不调、产后肠胀气、便秘、面瘫、失眠、头痛、消化系统各类疾病(如胃痛、腹胀等)以及各类原因引起的疼痛。

文字王颖

审核邹洪恩编辑魏亚娇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深记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79607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