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出血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由两种重要的年龄相关的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和高血压血管病。CAA的特征是Aβ(淀粉样β)沉积在皮质/软脑膜血管中。相反,高血压和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会引起皮质下缺血性小血管病,进而导致受损血管渗漏。了解潜在的血管病变在临床上很重要,因为CAA和高血压血管病变有不同的预后(特别是出血复发率)。脑微出血的分布能够反应其潜在的病因。特别是,深部脑微出血可能源于高血压性血管病,而脑叶微出血可能反映CAA。然而,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事实上,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横截面和纵向研究),淀粉样蛋白和高血压血管病负荷的增加在脑叶微出血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波士顿研究小组认为,临床-放射学上,磁共振成像(MRI)上存在多发性局限于脑叶的出血(脑出血/微出血)或皮质表面铁质沉着(cSS)可预测病理证实的CAA。根据这些标准,深部微出血不能诊断CAA。然而,Thal等人提出CAA病理学依次从软脑膜/皮质血管延伸到小脑的血管,最后延伸到基底节和脑干血管。因此,在存在大脑脑叶微出血的情况下,小脑脑叶微出血或小脑脑叶伴随深部微出血归因于晚期CAA(advancedCAA)也是合理的。事实上,最近的数据表明:(1)混合型(译者注:我的理解是脑叶和深部)大脑脑出血/微出血可能与高血压血管病有关;(2)局限于小脑脑叶的微出血可能与CAA有关;(3)小脑深部微出血与高血压血管病有关。大脑和小脑的不同部位(脑叶vs深部)微出血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年12月来自韩国的SangWonSeo等在Stroke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探讨了存在大脑脑叶微出血的情况下,小脑脑叶微出血或小脑脑叶微出血联合深部微出血是否归因于晚期脑淀粉样血管病或高血压动脉病。研究者根据微出血分布将71例怀疑脑淀粉样血管病标志物(无论是否存在深部和小脑的微出血)的患者分为4组:L组(局限于大脑脑叶微出血,n=33)、L/LCbll组(局限于大脑脑叶和局限于小脑脑叶微出血,n=13)、L/Cbll/D组(脑叶、小脑和深部微出血,n=17)和L/D(脑叶和深部,n=8)。还根据齿状核是否受累将小脑的微出血患者分为2组:局限于小脑脑叶(n=16)和齿状核(n=14)。然后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上Aβ(amyloid-β)阳性、磁共振成像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标志物和脑小血管疾病负荷。L和L/LCbll组的Aβ阳性率(81.8%和84.6%)高于L/Cbll/D和L/D组(37.5%和29.4%;P0.),而L和L/LCbll组的腔隙数(1.7±3.3和1.7±2.6)低于L/Cbll/D和L/D组(8.0±10.3和13.4±17.7,P=0.)。L/LCbll组的大脑脑叶脑微出血多于L组(93.2±.8vs38.0±40.8,P=0.)。与齿状组相比,小脑脑叶组aβ阳性率较高(75%vs28.6%,P=0.),腔隙数较低(2.3±3.7vs8.6±1.2,P=0.)。最终作者认为,局限于大脑脑叶和小脑脑叶的微出血与脑淀粉样血管病有关。不管是大脑还是小脑,脑叶联合深部微出血的任何组合都提示高血压高血压血管病。文献出处:Stroke.Dec;51(12):-.doi:10./STROKEAHA...EpubNov17.StrictlyLobarMicrobleedsReflectAmyloidAngiopathyRegardlessofCerebralandCerebellarCompartments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796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