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几块钱一斤的天然血管支架,每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516/4624592.html

本文编选来自三个渠道、不同主题的三个主流观点。

1、国医大师观点:

几块钱一斤的天然"血管支架",每天吃一颗,降四高、软化血管~

菜市场里,它经常放在角落毫不起眼,但是懂养生的国医爱死了它,吃洋葱是国医大师陈可冀独创“补品”,变成了和喝水、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事情。

会吃洋葱的人,省下大笔买药钱

别看洋葱便宜,它可是真正的全球普及的蔬菜。法国人喜欢喝洋葱汤,意大利面的配菜少不了洋葱,希腊人最擅长用洋葱调味,印度人尤其喜欢吃生洋葱……如此受欢迎,和它卓越的功效分不开。

1降压降脂

洋葱中所含的槲皮酮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对抗血栓形成。它还能阻止自由基对动脉血管的损害,使动脉血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

洋葱皮中的色素成分含有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儿茶素,对治疗高血压等病症十分有效。

洋葱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很好的降脂、降压的作用。

2稳定血糖

洋葱中还含有类似降血糖药的有机物,糖尿病患者经常食洋葱能起到较好的辅助降低血糖作用。

3强效护心

洋葱中的硫化物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红血球细胞膜功能。洋葱还富含抗氧化剂类黄酮,平时常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

4让癌细胞“集体自杀”

洋葱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硒及一种叫“栎皮黄素”的植物化学物,能抑制致癌物活性,阻止癌细胞生长。

加拿大科学家对安大略省出产的洋葱进行试验,测试其对抗癌细胞的能力。发现了洋葱消灭癌细胞的能力,能促进癌细胞不利环境的形成,破坏癌细胞之间的通信,从而抑制了肿瘤的增长。

研究人员确定,洋葱可以有效地杀死乳腺癌细胞。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日常饮食中多加入红皮洋葱,让这一超级食物成为餐桌上的抗癌圣品。

5增加骨密度

多项研究发现,吃洋葱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对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女性尤其重要。另有研究表明,绝经妇女每天吃洋葱可降低髋骨骨折危险。洋葱中富含的硫化物还对人体结缔组织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延缓衰老

紫皮洋葱中还含有植物花青素,这是一种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强数十倍的植物化学物质,能够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营养师推荐吃法

洋葱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但关键是要吃对!吃对了可以防止血栓、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糖……吃错了等于白吃!

解放军医院原营养科主任张晔、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晓雯等专家给大家推荐了几种吃法。

洋葱+纳豆

防动脉硬化

洋葱中含有硫化物,硫化物进入人体后,会转变成蒜素,能防止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壁上,因此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纳豆的黏性成分中所含的酶具有溶解血栓、疏通血管的作用。

把洋葱切成丁和纳豆拌在一起食用,可以使疏通血管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不过患血液病、正在服用血液凝固药的人应该避免食用,因为纳豆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洋葱皮泡茶

降血压

洋葱皮泡茶洋葱皮中的色素成分含有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儿茶素,对治疗高血压等病症十分有效。而且,洋葱皮中含有槲皮素,具有溶解血栓、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洋葱拌花生米

稳住四高

洋葱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很好的降脂、降压的作用。同时洋葱的含糖量不高,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食用的。洋葱还是低嘌呤的,尿酸高的人群同样可以吃一些洋葱。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锌,可以软化血管。

二者搭配,非常适合四高人群食用。

?紫洋葱、花生米。陈醋、鲜味酱油、白糖、鸡精。

?将花生米用40℃~50℃的温水浸泡3~5小时,不用水煮,清水洗净待用;

?将洋葱切成菱形小块;

?用陈醋、鲜味酱油、白糖和鸡精将洋葱和花生米拌匀,10分钟后即可以食用。

枕边放洋葱

快速入睡

取洋葱适量,洗净,捣烂,置于小瓶内,盖好,睡前稍开盖,闻其气味,10分钟后即可人睡。

捣烂洋葱

去头屑

将一个捣烂的洋葱用消过毒的干净纱布包好,然后轻轻反复揉擦头皮,让洋葱汁充分渗入其间,24小时后再用温水洗头,便可止头痒去头屑了。一般使用1次,可以维持一周左右的疗效。

洋葱红糖水

风寒感冒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身重、恶寒、发热、无汗。用可乐毫升,加入洋葱克切丝,生姜50克切丝,红糖少量,慢火烧开约5分钟,趁热频频饮之。

洋葱小知识

洋葱不仅营养,而且耐存储,不过无论是选购、存储,还是吃法和做法,都有小窍门哦。

要在暗处储存

买洋葱的时候,要买那种在手里掂起来很沉,表皮干燥、紧实,没有擦伤,也闻不到味道的(因为洋葱在被擦伤或划伤的时候会释放出气味)。

买回来的洋葱要放在低温、干燥、黑暗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千万不要把洋葱放在塑料袋里——这样本来耐放的洋葱很快会腐烂。

白的生吃,紫的熟吃

常见的洋葱分为紫皮和白皮两种。白皮洋葱肉质柔嫩,水分和甜度皆高,长时间烹煮后有黄金般的色泽及丰富甜味,比较适合鲜食、烘烤或炖煮;紫皮洋葱肉质微红,辛辣味强,适合炒或做生菜沙拉。相对来说,紫皮洋葱营养更好一些。

冷藏后再切不呛人

洋葱一切开,里面的硫化物就会发生反应,呛得人直流眼泪。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洋葱放在冰箱里冷藏10~15分钟后再切。

另外,用越锋利的刀切,洋葱呛人的机会就越小。此外还要最后切根部,因为根部的硫化物含量最高。

最好的吃法是生食

生吃洋葱能发挥出有机硫化物的健康功效。若不喜欢生吃,短时间清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嚼嚼果蔬去洋葱味

吃完洋葱还会让你嘴里留下恼人的气味。可以试着嚼几片生菜叶子或新鲜水果,新鲜果蔬中的酶类能和引起口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清新口气。

作者、观点专家:陈可冀(中医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美编:风水与养生

2、柳叶刀:

中国人健康的三大杀手!

一份来自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缺血性心脏病(IHD)、脑卒中(stroke)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2%。其中,中国最致命的疾病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

第一大杀手:缺血性心脏病

医院的大门,35岁的王小维内心五味杂陈。几周前夜晚熟睡中的他突患心肌梗塞。当时他的情况十分危急,大汗淋漓,胸痛难忍,并出现了室颤。幸运的是,及时赶来的急救车把他会医院,保全了他的性命。

与王小维相似,前几年他的父亲和五个兄弟也相继突发心肌梗塞,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却都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一个个像中了“死亡魔咒”似的突然离开。经诊治,罪魁祸首是遗传所致的心肌梗塞疾病。

年12月18日,一份来自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该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主要对年全球疾病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全世界范围内,由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2%。

心肌梗塞成猝死主因

正常人的心脏只有拳头大小,但却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肉,向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引起心脏缺血导致的疾病,就是常说的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衰,心率失常等等,还有临床上所说的缺血心肌病等等,都属于缺血性心脏病范畴。”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石宇杰告诉记者。

大多数冠心病发作突然而且严重,但有时也会慢性起病。通常以胸前区疼痛或不适为首发症状,持续几分钟或反复出现。胸前区不适为压榨感或憋闷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臂、下颌或背部。严重的冠心病发作事件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石宇杰说,“冠心病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当出现胸闷、心绞痛时,那是心脏在向你求救,表明你的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很严重,心肌严重缺血,如果此时不服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积极治疗,后果将非常严重。”

“三高”人群高发冠心病

人体血压越高,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就越大。每年高血压导致多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很多人出现了心脏病之后,一检查,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多年的高血压。只有血压达标,才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石宇杰表示,“吸烟、家族遗传因素,有高血糖、高血脂或糖尿病的人冠心病发作的危险要高很多。”

此外,近几年,青壮年病人逐渐增多。石宇杰指出,年轻人心梗数量上升趋势明显,这与时下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第二大杀手:脑卒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为脑卒中而永久致残。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贡京京告诉记者,“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由于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现在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等慢性病群体,而这些人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说到脑卒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先兆。最常见的,包括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等。贡京京解释,“通常是身体一侧的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出现麻木;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软弱无力或失去知觉。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千万不要大意,应该立即就医。”

脑卒中合并致残率高

脑卒中发生以后的3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间,另外1.5小时内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在脑卒中治疗领域,存在着4.5小时“黄金时间窗”的说法。贡京京表示,“患者发病以后,很多人都会伴随着出现脑血栓,如果能够及时利用溶血栓的药物溶血,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或者减轻病情,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80%的过早心脑血管疾病可预防的。健康饮食、经常锻练和不使用烟草制品是成功预防的关键,并要及时检查并控制你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了解你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免增加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风险。

第三大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根据世卫组织估计,有至少6万人患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据国内相关行业初步统计,在中国,就有万人患慢阻肺,国内曾对7个地区名成年人进行调査,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

肺功能测定是诊断慢阻肺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介绍,“我们的呼吸道是由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一直往下分支,像树杈那样分支到23级,最后到肺泡,形成一个呼吸系统。由于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特别是抽烟、灰霾还有生物燃料,比如柴草、煤,不断地长期对支气管刺激,使得支气管变厚、变窄,呼吸受到限制,所以叫气道阻塞性疾病。”

完全不能运动是误区

对于慢阻肺,可能跟其他的疾病一样,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样,都应该注意早期的发现、诊断和干预。慢阻肺的确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只要你在一秒钟吹出的气小于正常值的70%的时候,就能诊断是否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诊后,应该及早的干预,以免加重影响生活,甚至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病死率。

走路和打太极拳这两种运动比较适合慢阻肺病人,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不产生气促的标准上进行运动。钟南山提醒,“这不是对肺功能的改善,而是运动能力的改善,这样就会减少慢阻肺对生活的影响。”

作者:齐亚凤刘汝佳来源:科技生活

3、来自国际核心媒体欧洲心脏杂志的另一个观点文章:

房颤抗凝的十五个要点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如何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卒中?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篇综述告诉临床医生如何选择口服抗凝药物以有效地预防卒中的发生。

该综述一共分为两部分,共十五个要点,临床医生应该牢记。

要点1:规范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显著降低卒中和死亡风险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及死亡的风险很高,规范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能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要点2: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可单独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单独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非瓣膜性房颤和稳定的冠心病而言是合理的;

针对有高风险的冠脉病变患者,仍然可以加用阿司匹林。PCI术后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要求“三联治疗”,即口服抗凝药物加双重抗血小板药物。

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则应把握好剂量,使INR值保持在2.0~2.5;也可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合并有外周血管病变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原则与合并稳定型冠心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一致。

要点3:未充分抗凝的患者,复律增加5%~7%血栓事件风险

对于一个月之内未能充分使用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施行复律则血栓性事件的风险增加5%~7%。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时潜在脑损伤的风险增加,但是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机制未明。

维生素K拮抗剂依然是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复律时常规应用的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也是安全并且独具优势的,但是依然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时,华法林是标准的口服抗凝药物,也可连续使用达比加群、阿派沙班、利伐沙班等,也可间断使用华法林并肝素桥接过渡。

要点4:机械瓣或瓣膜病性房颤不宜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机械瓣膜患者或是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不宜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而应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

合并有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以及主动脉瓣狭窄的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或维生素K拮抗剂相对而言是安全有效的。

要点5:华法林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时应评估出血风险和并发症

维生素K拮抗剂能显著降低血栓性事件,且出血风险低。

华法林长期使用抗凝效果显著,如需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则应全面评估出血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并且要考虑患者本人的意愿。

要点6: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仅合并一种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证据少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即便只合并一种卒中危险因素(性别除外),其卒中风险会极大地增加。因此这类患者可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但是达比加群和阿派沙班的临床实验数据还相对不充分。

要点7:首次发现房颤时应充分考虑卒中风险

非瓣膜性病变患者在首次发现房颤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其发生卒中的风险,及时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用。

要点8: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互作用少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影响维生素K拮抗剂的生物活性和代谢等,但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较少发生相互作用。

使用维拉帕米的患者其达比加群或依度沙班的剂量应减量,而利伐沙班和阿派沙班则不受影响。应用决奈达隆时禁止使用达比加群,但是可以考虑使用依度沙班30mg。

要点9:阿司匹林不该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二级预防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优于华法林;阿司匹林不应该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二级预防。

联合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和阿司匹林并不能减少主要的缺血性事件,甚至不优于单用口服抗凝药物,因此需谨慎使用。

要点10: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禁用抗凝药物

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禁用抗凝药物,因为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实验室检查能评估抗凝药物所致的颅内出血风险。实验室检查能评估抗凝药物所致的颅内出血风险。

经过谨慎的风险与获益评估以后,如果凝血试验提示新型口服抗凝药和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强度低,则可以考虑血管内溶栓。遇到合适的病人,在有效的使用全身抗凝药物的同时,可以考虑施行血栓机械清除术。

要点11:卒中/TIA后应尽快启用抗凝药物

未使用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再发血栓性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且这类病人应用抗凝药物后出血的风险会增加。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后应在第一时间使用抗凝药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轻微卒中后的3天,中等程度卒中后的5~7天或严重卒中后的12~14天应该使用抗凝药物。

要点12:有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与华法林相比,有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合并高危胃肠道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方案是阿派沙班5mg一天两次,或达比加群mg一天两次;达比加群mg一天两次、依度沙班60mg一天一次、利伐沙班20mg一天一次可以作为这类病人的二线用药;

应用华法林出现胃肠道出血事件且出血得到控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早重新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年龄大于75岁且反复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增加。

要点13: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既是卒中的高危因素也是抗凝药物易发生出血性事件的高危因素,大部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至少部分通过肾脏代谢,因此需要调整剂量抑或是避免使用。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CKD(慢性肾脏疾病)III级,肌酐清除率30~49ml/min的患者,宜给予阿派沙班2.5~5mg一天两次,利伐沙班15mg每天一次,或依度沙班30mg每天一次。

接受血液透析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或不用抗凝药物,尤其不宜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肌酐清除率95ml/分的患者不宜使用依度沙班60mg每天一次。

要点14: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净获益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和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净获益最明显。

年龄≥75岁的患者每天两次使用阿派沙班2.5~5mg是为首选。达比加群mg一天两次,利伐沙班20mg每天一次或依度沙班60mg每天一次可作为备选方案。

要点15:不遵医嘱的患者不宜应用口服抗凝药

依从性是确保非瓣膜性房颤口服抗凝药有效预防卒中的关键因素,不遵医嘱的患者不宜应用口服抗凝药。

临床医生应该深入了解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患者及其家人知晓抗凝药物对预防脑卒中重要性,从而最终增强病人的依从性。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编辑:爱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7962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