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开展吉林省内首例肺结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24/4315789.html

医院重症医学科联合介入科开展吉林省内首例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救治一名高龄大咯血患者。

医院业务副院长崔文玉介绍,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肺结领域复杂且难度系数大的手术。特别是患者年纪大、病情危重且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因随时可能突发大咯血窒息死亡等原因,是最复杂的介入手术之一,该手术目前在省内属首例。

“多亏了医院的医护人员,把我的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要不然。。。。”说起前几日医生全力抢救自己命悬一线母亲的那一幕,卢奶奶的儿女依然十分感动,言语间是对医生们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奔赴公里!

72岁老人大咳血,生命垂危

8月9日72岁的卢奶奶在吉林市家中突然咳血,医院就诊,给予了内科止血治疗,但咯血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时可发生咯血致窒息等情况威胁生命安全,医院建议转院到医院。伴随着救护车闪烁的警报器呼啸声,奔赴了多公里,卢奶奶终于转运至医院。老人的主治医师汪洋介绍,到院时老人状态极差,出现休克症状,情况十分危急,重症医学科紧急收治重症监护室,立即为老人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紧急抢救治疗,老人这才转危为安。

紧急抢救6小时!

住院治疗期间,再次突发大咳血

经过两天的治疗,原本以为卢奶奶会按照预想的那样病情稳定后撤机,但却事与愿违。8月11日23时监护室内护士发现老人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苍白,情况十分危急,立即通知值班医生,老人再次出现量约毫升以上的咯血,大量鲜血从气管插管向上涌出,此时卢奶奶已经血压降低,意识不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直至测不出,眼看生命再次构成威胁,值班医生紧急组织抢救,对卢奶奶进行了血液吸引、止血、扩容、抗休克等治疗,直到第二天凌晨5时,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抢救,终于将卢奶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又一次转危为安。

反复的出血让医护人员陷入了困境,而他们没有停止思考,对于插管上机患者来说,能够尽早拔管撤机对于预后及抢救成功率来讲绝对是最有利的措施之一。而患者反复出现大咯血,每次加重都是一次生死的考验,这让他们不能坐以待毙。重症医学科黄颖新主任做了一个大胆而又周密的治疗方案: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介入止血治疗。医院业务副院长崔文玉方案的可行性,并联系介入科主任高冬冬,重症医学科与介入科联合会诊,经反复商讨研究,一致认为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且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对患者呼吸的有效支持和保证。可是这种危险系数极高的手术省内从未有过先例,医院也没有开展过这类手术,而且病人的年事已高,咯血量大,这么做是否过于大胆呢?可危险又与挽救生命并存。时间就是生命,在确定患者无相对介入栓塞治疗禁忌症后,拟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医院认可。术前两位科主任均制定了周全的紧急情况下处置预案,并向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告知手术风险。家属赞同手术方案并签字同意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区区几十米确实最难走的路,

考验着我们所有人

从重症监护室转运到介入手术室虽然只有几十米,却又是一道难关。因为需要2次倒床,而且患者生命体征依然不够稳定,耐受及配合程度、呼吸支持等各个关键环节都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因为患者还在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无法自主呼吸,随时可能在未出监护室的情况下,肺部血管大出血,瞬间导致血液充满双肺,窒息死亡,这是无法抢救的最坏后果。左一:业务副院长崔文玉亲临指挥业务副院长崔文玉亲临指挥,首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护理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检查设备,检查完毕、配合辅助呼吸、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准备倒床,各司其职。第一步患者转运成,第二次转运介入手术室,依然很顺利的完成。

一次与时间和风险比拼的手术开始了

13:15分,术前准备。介入科全体人员准备就绪,高冬冬主任意识到手术的诸多风险:第一,患者是在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的维持下辅助换气,手术必须在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二、患者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身感觉,这就需要术者在进行每一次造影和栓塞的时候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状况,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3:25分,手术开始。由于患者右肺亏损出血,考虑到右腿股静脉有静脉营养通路,手术只能在左侧股动脉进行,所以术者只能站在患者的右侧,躬身操作。虽然站位有障碍,但高冬冬主任还是以娴熟的手法穿刺进管,将造影导管成功的带入到主动脉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要点在于:在主动脉壁上,用造影导管前端勾住支气管动脉的开口,排查有无出血,并进行栓塞。在之前的会诊中,结合CT图像,高冬冬主任考虑患者右肺病灶较重,首先应该排查右侧支气管动脉破裂情况。在普通的手术中,找寻支气管动脉开口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今天的手术要争分夺秒。多年的手术经验,高冬冬主任仅用了十几秒钟便找到了血管的开口。接下来血管造影,显示患者的出血情况。随着造影剂注入血管,出血情况也显示在术者面前:右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共干,且右侧支气管动脉是主要出血血管。手术台上的高冬冬主任和助手姜皓玥医生不由的皱眉,情况比预期复杂起来。两支血管共用一个主干,其中支气管动脉出血,而肋间动脉不出血。这就需要将出血的血管栓塞住,而没有出血的肋间动脉必须完好的保留。冬冬主任有着多年的手术经验,他内心清楚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此时,没有太多的时间谈论和思考,高主任当机立断,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这是一种极难的操作方法,要在现有的导管内部,再插入一组管径更细的微导管,再将微导管的前端,插入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栓塞,以确保肋间动脉完整。这种操作本身就要求术者有极丰富的经验,稳定的手法,再加上在这次患者特殊的情况,无疑给手术增添了不少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进微导丝和微导管,此时所有人都异常紧张,操作是否的顺利,直接关系着手术能否成功,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在显示屏上,导管一点一点的进入,每行一步,高主任都异常小心,遇到血管的转弯处,更是要放慢速度,调整导丝前端的方向,配合手上的力度,一点一点的前进…...就这样过了1分钟的时间,微导管终于到达了理想的位置,这时手术台上和台下的所有人,都暂且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要在微导管里放入栓塞材料,将出血血管进行彻底栓塞。这时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状态,盯紧监护仪器和呼吸机上的数值,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良好;而另一边,高主任也盯着显示屏,在向血管里注入栓塞剂。慢慢的,栓塞剂将整个血管填满,栓塞成功了,大娘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一切都好。一次复杂的栓塞过程,终于结束了,但凭着多年的手术的累积,高主任还在担心患者其他位置会不会也出血。等待是煎熬的,在反复确认患者其他血管无异常的情况下,终于宣告手术成功结束了。整个准备、转运、手术历时2个多小时,效果明显,患者停止了咯血。术后再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不适症状,无不良并发症发生。随即转回ICU病房观察,在观察24小时后予以撤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入重症医学科普通病房,10天的术后观察,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咯血及呼吸困难的情况。现已基本恢复至发病之前状态。“我母亲现在恢复得很好,咯血、呼吸困难的感觉都控制住了,非常感谢医院重症医学科和介入科的医护人员,以及当天指挥转运的崔文玉副院长,护理部的领导和护士长。”卢奶奶的家人感激地说。

老人握住重症医学科主任黄颖新的手表示感谢

 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动脉栓塞术虽然难度增加,但对病人的创伤小,且在患者腿部微创开口影像放大下,效果更清晰、操作更精细、栓塞准确、病人预后更好更快,已经成为现在肺结核大咯血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医院医务团队在大力开展微创手术基础上,多科室协作,科室医护一体,通过制定一对一手术方案加速康复为目的,全程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治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减少了疾病痛苦及生命危险,术后恢复良好,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团队介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在我院开展了9年,每年手术台数余台,此次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介入止血对危重症咯血患者抢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呼吸衰竭、存在窒息风险合并大咯血患者带来了福音。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通过近6年的不断发展,现重症肺结核领域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能够开展机械通气治疗、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液滤过、血液透析、重症患者转运等多项重症患者救治技术。科室已先后6人通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资质专科培训班(5C),具备较高的理论及实践技术水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bl/79605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