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跨入微创介入时代
新闻导读:黔江医院自年引进渝东南首台美国GE数字减影血管机(DSA)以来,成功地为近千例疑难杂症患者实施了微创介入手术,成功为患者解除了病疾,减轻了经济负担。在医院,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在安全稳妥地进行着微创介入治疗,今日,记者带你一访究竟。
心血管内科——微创介入呈规模化发展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最早的科室,“我们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已经成功完成了多例,无任何差错事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卫平副主任医师说,“我们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医院黔江分中心,在介入手术开展前期,技术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主城大‘三甲’医院专家教授的指导,又加上自己外出进修学习,科室的介入手术量逐年增加,呈规模化发展,目前,一个星期基本都要做6至10台”。
在心血管内科,记者见到了年在医院用介入手术成功治愈患多年冠心病的舒某,他告诉记者,“就一个小小‘支架’的设备也能治愈冠心病?”开展手术前,他和不少患者一样,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疑问。“我之前也有点不太相信,因为听说这设备是刚引进的。我治疗过后,身体恢复很快,现在也不得不相信这先进的医学技术了。”舒某说,他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长期吃药打针,但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总感觉胸闷、气短,有时出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医院住院治疗过,但效果并不明显。年5月,舒某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十分难受,家人遂将其送到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入院后经详细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经过会诊及术前的周密准备,制定了手术方案,并施行了高难度手术。据李卫平主任介绍,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机(DSA),采用微创的手段,利用导丝、导管进行冠脉造影,发现舒某心脏一根血管堵塞了80%左右,后再次利用特制“钢丝”(导丝)、导管进行支架植入术,将舒某被堵塞的血管撑开、疏通。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40—50分钟,且不用全麻,出血少。经过复查发现,舒某目前恢复很好,多年的冠心病已明显好转。“一根“钢丝”就治好了我的冠心病。”舒某风趣地说。目前,诸如心脏食道调搏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先心病封堵术、各类型起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先进的手术技术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已广泛开展,且多项技术在开展当时均填补了渝东南地区空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保障了市民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李主任告诉记者。
图为: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卫平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做心脏介入手术。
图为:心脏血管介入手术前。
图为:心脏血管介入手术后。
神经外科——微创介入在渝东南地区率先开展
观念:“眼突原来不是眼疾”
“哪里不舒服看哪里”,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看病常识。可黔江区有一位在山西打工的樊小春女士(化名)却遇上了看病难题——明明症状是头痛、眼突,可夫妻俩辗转多地求诊问医都没能解决实质问题。
“钱花了不少,药开了不少,可这病始终没见好转”。今年3月底,记者在黔江医院见到了这对夫妻。他们说,得病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花了近十万元,跑了山西、医院,甚至到北京求医都没有检查出问题,“连病根都没有找到,没想医院把病治好了,太感谢他们了”。
“其实他们是看错了病”。黔江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卫永茂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原来,去年底樊小春突然感觉头痛并且视力模糊,耳旁像有车辆“轰隆隆”驶过的声音,倍感折磨的夫妻俩一路求医问诊,挂的都是眼科、耳鼻喉科。
直到今年回家过年,夫妻俩依然在黔江医院眼科挂号治疗。眼科主任杨方列根据病人的描述进行初步判断——这个病症不是因眼疾引起的,其背后有着其它的原因。在会同神经外科专家共同会诊后,建议樊女士转神经外科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结果是脑内颈动脉海绵窦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了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卫永茂解释说,海绵窦是人体内唯一的一处动脉通过静脉的结构,樊女士听到的声音其实是颅内血管流动产生的杂音,并由于破裂产生海绵窦瘘,使得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产生头痛,并对视神经形成压迫造成视力障碍等症状,“在治疗中我们具体要做的,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个‘瘘’堵上”。
新奇:“大脑有病从腿上做手术”
真的这么简单吗?其实,换作几年以前,这样的手术还真没有医生敢做——首先,颈动脉海绵窦位于大脑神经、血管汇集的地方,开颅手术的风险太大;其次,采取其它的办法不仅效果差,即使治愈,运气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医院给樊女士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实施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项为生长在大脑内部的颈动脉海绵窦而实施的手术,却是从樊女士的腿上开始做起的。
3月19日中午,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们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线等精密医学器械,从股动脉进行穿刺引入,沿动脉一路上行至颈内动脉,在全脑血管造影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海绵窦瘘,并将导线上的球囊送入了瘘口。整个过程历时2小时。
“实施这项手术不仅要对大脑结构有很深的认识,也要对人体动脉血管认知有一定的研究”。卫主任告诉记者,手术的难点在于要通过医学影像的帮助认清从股动脉进入颈内动脉的正确路径,操作时应当轻柔避免导管及球囊损伤血管或球囊解脱,引起颈内动脉或颅内血管闭塞进而造成脑缺血,“这种靠先进科技辅助的手术,我们也称为介入手术”。
被疾病折磨了三个月的樊女士终于恢复了健康。术后她发现手术造成的伤口仅有米粒大小,身体恢复也很迅速:“这是过去无法想像的”。
图为:神经外科副主任卫永茂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做微创介入手术。
神经内科——微创介入进入脑病灶“禁区”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微创性治疗,在人体体内对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该院神经内科在年正式开展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也是一种介入治疗的方式——通过对患者穿刺注射含碘药物,在碘造影机、数字减影机的帮助下,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患者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血管形态等影像,从而帮助医生更精确地作出医疗判断。彭水籍患者陈某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51岁的陈某告诉记者说,“我在半夜睡瞌睡的时候突然感觉脑壳痛,最初主要是后脑壳明显,后慢慢出现整个头部都痛。”“我以为是平常的脑壳痛,就到了当地卫生院检查、吃药、输液,结果都没得到缓解,他们(卫生院)就把我送到了黔江医院”。
入院后,神经内科严奉先副主任经过患者叙述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病等”,于是,做了相关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对症处理。“经过几天的治疗,我们对她进行了复查,均无明显异常,为了进一步了解颅内血管情况,排除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情况,我们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对她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肾动脉造影术’”。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可以说扩大了医生的视野”。黔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友高副主任医师说,通过介入治疗的数字影像,我们可以对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进行观察和研判,“诊断结果更加精准,一些以前难以判断的症状也可以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术”,最后发现陈某右侧大脑中动脉M1粗细不等呈串珠样改变,局限性狭窄约50%,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轻度狭窄约10左右,陈某头疼的病根终于找到了。
数字影像扩大了医生视野;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记者了解到,在医院,不论是神经外科还是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正在快速发展,“这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医院业务副院长如是说。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来组织结构等特点,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已跨入了“微创介入时代”。
图为:神经内科主任杨友高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做脑血管介入手术。
媒体链接: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微创介入专家介绍:
李卫平: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北民族学院兼职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多赴重庆大三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熟悉动静脉置管、心脏电除颤、临时及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先心病和心力衰竭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专业主攻方向:心血管药物与介入治疗。
杨友高: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名医理事会理事、湖北民院兼职副教授、黔江区医学会理事。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曾先后赴湖北、医院进修深造,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脑血管造影、重症脑血管疾病诊治、颅内感染急救及疼痛治疗等有较深的造诣。
卫永茂: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在北京首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对神经外科常见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等疾病能够熟练诊断及手术治疗。年在医院进修学习微创介入一年,在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先后在《中华神经疾病杂志》,《岭南外科杂志》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何洪波:神经外科主任,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先后到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癫痫病诊治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市神经外科诊治中心)进修学习深造,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有较高的救治水平,在颅内肿瘤、颅底肿瘤、后颅窝肿瘤、动脉瘤等手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年被重庆市卫生局授予“重庆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等。
点击标题下面的重庆黔江医院可以一键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bl/9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