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来源:每日商报
商报记者陈敏娜通讯员王婷吴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都是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送医抢救
89岁老人依然活动自如
60岁男子却半边瘫痪
提高脑卒中救治率,时间和家属配合均是关键
人体最精妙最复杂的部位,莫过于大脑,无论是受到外界创伤,还是出现内部血管梗塞等情况,无论对医生还是对病人都是种考验。
不过,设想一下,有人中风了,也就是脑卒中,医院抢救,医生在他头皮切开一个小口,放入了一枚极小的机器人,由机器人完成打通血管的手术。这样的场景是否很像科幻片?
“用微小的机器人来完成手术,现在谈起来像是书本上的事情,但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不断更新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可能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在上周末举行的紫金脑血管病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如此表示道。
但他更强调,尽管医学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疾病治疗上的突破,但时间依然是第一位。就好像他曾经遇到过的两个患者,同样的疾病,结局却是迥然不同。
89岁老爷子中风,最后活动自如
发表于今年6月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告诉我们,中风才是中国人的头号杀手。
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四高”并存的中风,在社会上“口碑”极差,有着“一人中风,全家发疯”的说法,尤其是中风发生在高龄老人身上时,情况或许更加棘手。
89岁的张老爷子,合并患有房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基础疾病,因房颤诱发了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送医时右侧身体瘫痪,言语不清,意识模糊。
“一收治进来,我们立刻为他做了全面详细的评估,家属十分配合,表示只要能治疗,医生放心大胆地去做吧!”万曙回忆道,医院脑科中心完备的流程机制,加上家属的配合,张老爷子的脑血管介入手术非常顺利:从入院到上手术台仅20分钟,因溶栓效果不佳,脑科中心随即安排了介入取栓手术,这个过程也不过22分钟。
隔天,张老爷子就苏醒过来,能够用简单的言语表达自己,手脚也都可以轻微活动。医院ICU和康复医学科两大学科合力,加强护理与康复工作,大约一周时间,他就顺利出院休养,依然是过去那个活动自如的张老爷子。
60岁男子中风,却被耽搁致半边瘫痪
同样是房颤导致的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60岁的杨先生远没有张老爷子幸运。
“因为右侧肢体无力,失语,医院三墩院区,入院后我们迅速做好了评估,明确是缺血性卒中,只要家属同意,马上就可以开展溶栓手术。”
但令万曙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一次沟通结束,家属准备手术同意书时,又来了几位家属。一来就问:“你这个手术风险大不大?成功率有多高?”尽管杨先生的溶栓手术迫在眉睫,他还是耐心地介绍了一下病人和手术需知,家属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来讨论去,决定转院。
时间不等人,见家属们的意愿如此强烈,万曙也立即着手安排转院事宜,想为杨先生多争取一些时间。
杨先生最后转院离开,几天后,万曙就从同行口中得知,杨先生错过了最佳的介入手术时间,现在右侧身体终身瘫痪,无法完全自理,需要家人照料。
“所以,其实年龄并不是中风病人的手术禁忌,更关键的是抓住黄金时间。”万曙坦言。
精准医疗是趋势,把握时间依然最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的第二届紫金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上,同时成立了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万曙表示,临床带动科研,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将进一步促进脑血管病诊疗交流和发展。
而提到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老年病,但并非如此,比如脑动脉血管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而国人熟悉的脑卒中,如今的发病也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万曙表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历了从开放式手术到微创式介入手段的转变,自从年起,微创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或许带来更加微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但是,时间依然是治愈疾病的关键之一,要尽可能缩短流程,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
“对于脑血管疾病来说,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并且治疗每延误5分钟,后期康复或相关治疗要延误1周以上。”万曙说,虽然现在杭州尚未入秋,但秋冬季始终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他强调,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医院就诊:意识丧失或抽搐;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两侧视力丧失或模糊;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眩晕伴呕吐。
愿生活更美好!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爆料、留言或评论
‖欢迎转发‖
白癜风吃什么好得快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bl/9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