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护理


简述抑郁症的八大种类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iyuzheng/m/8037.html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指的是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虽然可因外伤引起,但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中,一般指的是非外伤性的,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尽管脑出血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且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以脑深部小动脉出血最多见,且以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原因,后一种情况叫作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常规指导

1、卧床休息。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卧床休息可减轻脑部血管压力,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出血,有利于破裂血管修复。避免剧烈活动及搬运,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

2、卧位。头部抬高20°,促进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3、饮食。对神志清醒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少吃动物脂肪及油炸食品,减少脂类及胆固醇摄入以防血压升高。可给米汤、牛奶、鱼汤、水果、蔬菜。昏迷病人鼻饲流质饮食。

4、环境要求。保持病室安静,本病常由于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要保持情绪稳定。告诉患者家属对一些敏感话题要尽量避开病人,减少探视人员。病室通风2次/d。通过美化环境,调节病人心情,唤起他们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

5、保持大小便通畅。嘱病人不可用力排便,以免腹内压增高导致颅内高压,发生再出血。便秘者多食蔬菜、水果、给予高纤维饮食。大便干结者给开露通便,按结肠走向做腹部环形按摩,以利于排便。尿潴留及时导尿。

6、皮肤护理指导。进行每2小时1次整体翻身拍背,避免皮肤受压处形成褥疮。翻身时有人扶托头部,使头颈成直线,避免扭转。

7、降温。对中枢性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效果较好。临床上宜用冰袋、冰帽、温水及酒精擦浴。使体温维持在37°~38°,减少脑组织耗氧量。

8、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成角、受压,注意记录引流量。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

(1)预防消化道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发病72h内进流食(牛奶、米汤)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昏迷病人早置鼻饲管。伤后给予止血药物。

(2)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拍背的方法和技巧:手掌屈曲呈弓背状,利用腕部力量自下而上,自外向内延肺叶叩击背部,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出。气管切开指征放宽,宜早,气管内滴药1次/2h,对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注意同步问题、感染问题。

(3)预防再次出血,注意血压变化,复查脑CT。

出院病人健康指导

1、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1)如血压较高坚持服用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大致正常范围。

(2)可适当服用一些脑功能活化剂或脑细胞代谢药物,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如合并心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

2、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经常进食粗纤维食物、新鲜水果、蔬菜、清淡、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可使用导泻剂(如番泻叶、开塞露、通便灵)

3、积极康复治疗,活动量应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和劳累,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肢体、语言功能,恢复体质。如某一肢体尚不能动,可由家属帮助做一下被动活动或按摩,也可由专业医生做针灸治疗,帮助早日康复。

4、注意情绪的稳定,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急躁、忧郁。

5、戒烟戒酒,不饮浓茶、浓咖啡。饮食上注意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低盐、低脂肪饮食。

6、定时复诊。

复诊时间:出院后二周到脑外科病房或门诊复诊。

复诊必带:既往病历资料(如:病历本、CT片、化验检查、心电图等)。

7、如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就诊:

(1)血压突然急剧增高,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

(2)某一肢体或同侧肢体再次活动受限。

(3)神志障碍(如:行为改变、乱语、嗜睡、昏迷等)。

编辑

胡苗

审核

张俊丽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04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