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命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性和致死高等特点,给国家及家庭造成而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而患者的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除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的治疗策略外,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机械取栓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为急性脑梗死溶栓不通或溶栓时间超窗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缺血半暗带

1、什么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术?

机械取栓术是通过患者股动脉进入导丝、导管、机械取栓装置等介入方法把血管内的血栓取出来。

2、哪些急性脑卒中患者需机械取栓?

(1)①发病前mRS评分为0分或1分;②明确病因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6分;⑤ASPECTS评分≥6分;⑥动脉穿刺时间能够控制在发病6h内(I级推荐,A级证据)。

(2)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发病前mRS评分1分、ASPECTS6分或NIHSS评分6分,在仔细分析获益风险后,可考虑对筛选后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3)如患者同时满足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的要求,推荐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桥接治疗模式,不推荐越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血管内处理(I级推荐,A级证据),且不应等待观察静脉溶栓的具体疗效(I级推荐,B级证据)。

(4)对于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仔细分析获益风险后,可考虑对筛选后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5)对发病6-16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DAWN或DEFUSE-3标准的患者,推荐血管内介入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6)对发病16-24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DAWN标准的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7)各类新式取栓器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但应严格控制适应证(II级推荐,B级证据)。

(8)对于同时具备颅内血管闭塞和颅外血管闭塞的串联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可能是合理的,其具体取栓模式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个体化选择(II级推荐,C级证据)。

3、机械取栓术的禁忌症有哪些?

(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2)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

(3)近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

(4)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5)近1周内在有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6)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

(7)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的证据;

(8)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

(9)血小板计数<×/L,血糖<2.7mmol/L;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10)已口服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率>1.5或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

4、取栓实例

患者肖XX,男性,52岁,体重75Kg,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小时20分钟”急诊入院。外院考虑急性脑梗死,曾予阿替普酶67.5mg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到我院急诊就诊。入院NIHSS13(意识1凝视2面瘫2右上4右下4)分,GCSE4V5M6分,mRS5分。

入院行CTP

取栓前造影示LMCA-M1远端闭塞取栓后造影示LMCA显影良好

5、时间就是大脑,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卒中的早期识别及病人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才能为患者争取到救命的时间。

真正实现急性脑梗死的快速高效血管内治疗,离不开公众对卒中发病的早期识别(FAST)、快速转运、快捷通常的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放射科、检验科、导管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及神经外科等)的密切配合,离不开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理解配合,更离不开优秀的神经介入团队的通力协作。

FAST原则及早识别卒中

医患配合

当怀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人及时医院时,如果怀疑为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卒中,接诊医生会向病人介绍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这是卒中专业医生的准确判断,也可能是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医院介入团队优势和特色,也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预后的最大希望所在。

(供稿:王洪海周丽王安宁牟小华单迎颖程新鹏)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12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