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医务人员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
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那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封面论文
绝对是难上加难
近日,常州一院传来喜讯
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杂志《Analyst》刊登了常州一院综合实验室主任罗光华课题组的研究论文《Themechanismandregularityofquenchingtheeffectofbasesonfluorophores:thebase-quenchedprobemethod》(碱基猝灭探针技术的机制),并将其作为封面论文重点推荐。
年,罗光华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检测基因变异的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肺气肿和肝硬化患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药物性耳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相关基因变异的检测。
为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罗光华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攻克技术难关,明确了荧光基团、碱基与DNA之间电子转移的规律及碱基猝灭荧光的机制。
(▲右一为罗光华)
在此项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实现了在单管反应中快速检测一个或多个致病基因的多个变异位点,克服了以往单管反应中只能检测一个变异位点的弊端。
该成果利于基因变异、细菌及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可显著节省诊断时间、节约就医费用,造福广大患者,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可能很多人还是没看明白
刊登封面论文为何如此高调
作为业内人只能告诉你三个字
这!很!牛!
很多人可能知道,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房颤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预防患者血栓的形成。但是,华法林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剂量难以掌握,常引起出血或血栓等严重不良事件。一般而言,用药前需进行2个代谢相关基因3个变异位点的检测,以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按照常规的基因检测方法需要多个环节多个步骤,检测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而应用该成果只需1次反应,1小时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该成果亦可同时应用于叶酸代谢、耳聋相关基因、高血压个性化用药及各种遗传病等多个基因位点、多种病原体的高通量检测。
(▲常州一院综合实验室团队)
现在,不用我说
相信你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无论是对于科研还是临床
都是一种技术性的革新
难怪国际权威期刊收录为封面论文
让我们一起为开拓者们点赞!
链接一下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SocietyofChemistry,RSC)成立于年,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也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团体,同时还是化学信息的主要传播机构和出版商,其出版水平享誉全球。
《Analyst》是RSC出版的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科院JCR分区为化学二区,涉及分析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微生物检测、光谱分析技术、肿瘤诊断、蛋白质组学、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及纳米材料等领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
文字
喻妙梅、毛慧慧
图片
喻妙梅
专业审核
罗光华
编辑
冯凯
责任编辑
项守奎
邮箱
czy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