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四项基本处理技术


深谈急救消息栏

作者ID:黎明

责编:深谈文话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急救技术---外伤处置四项基本技术外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管外伤的轻重程度,首先要掌握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秉承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运的原则。PART1止血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外出血——体表可见: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内出血——体表不可见: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脏内。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等症状,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一些小的外伤,采用简单的包扎止血即可,比如常用的止血贴。对于比较大的血管出血,止血的方法如下:

指压止血法它简单有效,主要是压迫动脉走行的近端,达到止血的目的,它适用于头颈、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出血压迫法:主要是压迫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头颈部出血压迫法: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面部出血压迫法: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手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和桡动脉。手指出血压迫法:拇指及食指压迫尺桡两侧的指动脉。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加压包扎

对于大创口,先用干净的布条或者消毒的纱块压住伤口,再用木条或者医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肢体屈曲

用大的棉垫或者布团压在腘窝或者肘关节处,然后使肢体弯曲,起到止血的效果。

止血带

在应急情况下,比如布条或者鞋带,腰带都可以做为止血带,止血带止血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注意几点,一是部位,比如上肢止血一般在上臂的上1/3处进行捆扎,下肢在大腿的中上1/3处进行捆扎;捆扎的时候要注意要保护好捆扎位置的皮肤;还有要注意捆扎的时间,一般每小时要放开止血带三分钟到五分钟,如果不放开的话,会引起远端肢体的坏死。

PART2包扎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其中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材料包括:三角巾、绷带包扎的松紧要适度,动作轻快、准、牢。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包扎方法:

环行包扎法适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进行包扎。第二种就是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部位进行包扎。腹部包扎把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大片在前压向后面的小片,并盖于腹部,底边围腰相遇时打结,两燕尾角包绕大腿根打结。头顶帽式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盖头上,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后头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顶角拉紧掖入后头部的交叉处内,或翻到上面用别针别上。双肩包扎使两燕尾角等大,燕尾夹角约度,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到腋下与燕尾底边相遇打结。转折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进行包扎。“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进行包扎,此法是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大悬臂带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和肱骨骨折不能用。第六种就是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PART3固定主要用于骨折,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PART4搬运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医院去作进一步诊治。常用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担架搬运。以上就是本期的急救知识干货分享,喜欢的可以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23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