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SAMMPRIS研究和VISSIT研究之后,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让人们心中蒙上一丝顾虑,由首都医科医院缪中荣教授牵头的中国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研究的中期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我国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给支架成形术的支持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多中心登记研究
研究简介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登记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中国高风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血管内治疗30天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名应用支架系统治疗,前期内科治疗失败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影像学检查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70%,对这些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病变颅内血管支架治疗30天内的靶血管卒中事件(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或死亡,次要终点为血管成功再通。
中期研究结果
名患者中,例接受了球囊扩张式治疗(APOLLO支架),例接受了球囊扩张和自膨式支架治疗(Wingspan支架)。结果显示,30天内的卒中、TIA和死亡发生率仅为4.3%(13/人),其中7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1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均与靶区域有关;5名患者出现TIA;未发生非区域性脑卒中或死亡。此外,血管再通的成功率为97.3%(/人),8名患者残余狭窄程度>20%,认为血管再通未成功。
对APOLLO支架及Wingspan支架进行比较分析,与Wingspan支架组相比,APOLLO支架组患者年龄更大,大脑中动脉病变比例更低,椎动脉病变比例更高,MoriA型病变比例更高,MoriC型病变比例更小,残余狭窄程度更轻,两组之间终点事件及不良事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APOLLO支架组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该组中30天围手术期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4%,技术成功率为98.7%。
研究的亮点及经验
◇探索支架治疗最佳获益人群:区别于SAMMPRIS及VISSIT,中国研究将目标人群限定为侧支循环不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排除支架治疗高危病变:中国研究排除了病变长度≥15mm等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进行支架治疗的复杂病变;
◇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支架:区别于SAMMPRIS的单独自膨支架或VISSIT的单独球扩支架,中国研究中研究者有更充分的选择空间;
◇培养手术经验更丰富的团队:区别于SAMMPRIS或VISSIT中纳入的低流量中心,中国研究中的参与者均为年支架手术量超过50的中心;
◇寻找最佳治疗时间:中国研究中患者从最后一次发病至支架治疗的时间平均为21天,而SAMMPRIS仅为7天,VISSIT为12天。
血管内治疗:短期安全有效
本研究尚未对血管内治疗长期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没有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不过目前的结果初步证实了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短期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虽然这项研究结果可能并不足以完全打消对于血管内治疗的疑虑,但是4.3%的早期终点事件发生率和97.3%的血管再通率仍然十分振奋人心。
本次大会上,研究者及神经内科领域专家对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最终结果均表示了十足的乐观与期待。让我们继续期待对血管内治疗的进一步验证。
(来源:医脉通)
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9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