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杨平平(化名)在住院10天后痊愈出院,让我院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倍感欣慰,因为本次高难度脑血管开通术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而且证明了我院“首诊科室与专业科室无缝对接、专业科室主导、多科室通力协作”脑卒中中心建设模式的有效性。
8月25日16时15分,杨平平医院急诊科。据了解,杨平平是襄垣王村镇人,于两个多小时前被家人发现失语、右侧肢体瘫痪、无法行走等症状。急诊科医师立即给予头颅CT检查,并及时通知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内科赵丽丽副主任快速赶到急诊科,建议补做血管核磁共振,并与核磁共振科专业医师共同阅片诊断,证实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只有早期开通血管才有可能挽救患者年轻的生命。医院倡导的“阵地战抢救模式”,直接将患者推入介入室行动脉溶栓术。由放射科主任赵永建,医师陈珩、程小军,护士李兰兰组成的介入团队均在第一时间进入抢救状态;同时,主管医师杨希帅同步进行病史详询、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术前资料和法律文书准备工作,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动脉溶栓是指人为地应用某些药物(溶栓剂)使脑动脉内的血栓/栓子溶解,堵塞的血管再通,脑血流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由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得以缓解或减轻的目的。17时10分介入手术正式开始,神经内科医师陈珩准确地将导管导丝送入责任血管;麻醉科医师郭敏熟练地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阻止了患者的烦躁与不配合;考虑到曾经多个患者溶栓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赵永建主任大胆决定,将导管导丝穿过血栓对血管进行机械开通。经过急诊科、核磁共振科的积极配合,神经内科、介入室、麻醉科医师长达3小时的共同努力,手术终于顺利结束。为防止术后可能出血的风险,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观察。至此,由急诊科、核磁共振科的、神经内科、介入室、麻醉科医师等科室的通力协作抢救,28岁脑梗死患者杨平平的“阵地战抢救模式”战果初显。
次日患者肌力明显好转,能够抬起肢体,神志清楚,复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额颞顶岛叶及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仍有脑梗死,后经过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并于9月4日痊愈出院。
(杨希帅
索迈胜)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9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