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按照玛雅历法,年12月21日是大循环的结束。一种世界末日的声音传遍全球,一些相信世界末日论的人准备迎接最后的日子,他们用各种方式迎接地球的毁灭。在迎接最后日子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对一生进行盘点,回忆和纪念是少不了的。
年12月21日过去了,世界末日没有到来。这个存在了40亿年的地球像过去一样,按照自己的规律仍然在转动。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们不需要急着盘点今生,但是岁末之时,应该回顾一年的收获和遗憾,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对于卒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过去一年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
1.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老话题、新证据
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急性期最为有效的治疗。自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easeandStroke,NINDS)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研究以来,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卒中临床指南的必然推荐。年,欧洲联合急性卒中研究-3(EuropeanCooperativeAcuteStrokeStudy-3,ECASS-3)的发表,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从3h扩展到4.5h。然而,狭窄的治疗时间窗仍是早期治疗难以逾越的瓶颈,扩大溶栓时间窗仍是临床医生的期盼。年,Lancet杂志发表了发病6h溶栓治疗的试验——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ThirdInternationalStrokeTrial,IST-3)。
IST-3是英国发起的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全世界共12个国家医院参与,纳入发病6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例,发病时间超过3h的患者占72%,年龄>80岁的患者占53%,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占30%。主要终点事件为两组6个月后无残障存活的比例,rt-PA组较对照组比例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残障程度方面,rt-PA组较对照组改善具有显著性[校正优势比(OR)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4~1.53,P=0.]。IST-3探索了溶栓更为宽泛的年龄、时间窗和疾病严重程度,为扩大溶栓人群做了有益的探索。亚组分析发现,尽管在发病6h内溶栓都可能有效,但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发病3h内溶栓仍然是最好的时间窗。研究还发现,尽管溶栓会使得脑出血机会增加,但是并不增加死亡的风险,这进一步增加了溶栓安全的信心。
急性期治疗指南中一般规定在溶栓前24h不得使用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溶栓早期加用抗栓治疗是否能减少溶栓后症状再恶化,提高溶栓效果呢?年,Lancet杂志发表了相关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纳入例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例患者在溶栓早期加用每天mg阿司匹林,其余的患者按照指南早期不使用阿司匹林。结果发现,两组90d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无显著性(P=0.86),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显著增加。结果显示,rt-PA溶栓的患者,早期加用mg阿司匹林不改善3个月的功能预后,而是增加症状性脑出血。这个研究不足以支持改变目前指南,因此目前的指南仍规定在溶栓24h后方可使用阿司匹林。
2.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开通:非药物治疗的新例证
尽管rt-PA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开通的金标准治疗,但是近年来研发上市了一系列非药物的机械取栓装置,包括Merci、Penumbra、Trevo和Solitaire。这些新型溶栓装置被批准上市后,给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年发表了两项与取栓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
年发表了一项被称为Trevo2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旨在比较对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中Merci与Trevo的取栓效果。这项研究共纳入例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88例采用Trevo取栓,另外90例患者使用Merci取栓。结果发现无论是90d的mRS还是生存曲线,Trevo治疗组均优于Merci治疗组,提示对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如果不适合静脉溶栓,应该使用Trevo装置取栓,此装置优于Merci装置。
另一项发表于年的机械取栓试验被称为Solitaire意图用于血栓切除术(SolitaireWiththeIntentionforThrobectomy,SWIFT),这项研究旨在探索新型取栓装置Solitaire和Merci效果的比较。结果发现治疗90d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Solitaire明显优于Merci;同时,3个月死亡、症状性颅内出血、90d良好预后率方面,Solitaire也明显优于Merci,提示与Merci相比,Solitaire在血管影像、安全性和临床预后方面有更好的结果,Solitaire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选择。
3.影像指导下的缺血再灌注治疗:希望和任务
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狭小的时间窗和发病时间的不确切,使得人们不断探索用新的方式选择适合再灌注治疗的人群。其中,适应多模式影像技术进行的探索引人瞩目,尤其是多模式磁共振技术,使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灌注成像(PWI)的错配模型成为最主要的模式。
年发表了使用这一概念的研究卒中后血管再灌注的MRI成像的演变(MRIprofileandresponsetoendovascularreperfusionafterstroke,DEFUSE2)研究,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纳入例患者,例完成导管血管造影,例完成磁共振成像,99例完成再灌注评价。其中78例靶向错配影像的46例(59%)以及21例无错配的12例(57%)在血管内治疗后有再灌注。治疗后再灌注与临床预后相关(目标错配组与无错配组校正OR8.8vs0.2;95%CI2.7~29.0vs0.0~1.6,P=0.)。错配组,再灌注增加90d良好功能预后(OR4.0,95%CI1.3~12.2),而无错配组不增加良好预后(OR1.9,95%CI0.2~18.7)。结果提示:有错配患者早期再灌注有更好的功能预后,无错配组再灌注和功能预后不相关。但未来需要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错配指导的血管内治疗。
4.皮层下小血管卒中的二级预防:欲速则不达
皮层下小血管病是常见的血管病类型,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一样,预防措施采用筛查和去除危险因素,同时进行抗栓治疗,主要是抗血小板治疗。按照指南,一般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多使用阿司匹林。问题是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是否需加用氯吡格雷。皮层下小卒中二级预防研究(SecondaryPreventionofSmallSubcorticalandStrokes,SPS3)试验正是解决这一疑问的临床研究。
发表于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SPS3共纳入例腔隙性梗死患者,其中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另外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平均随访4年,主要终点为卒中复发。这项跨度将近10年的临床试验并不顺利,结果发现两组主要终点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双联抗血小板组主要出血事件显著增加[风险比(HR)=1.97,95%CI1.41~2.71,P0.]。因此,对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并不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且增加出血和死亡的风险。这项今天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试验以想象中的结局告终。再次证明杀鸡岂能用牛刀?
5.血小板功能测定下的二级预防:实验室分层的抗血小板策略
抗血小板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然而,过去相关的临床研究都没有把血小板聚集作为用药的依据,更没有作为临床的终点。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研究日益增多的今天,需要一项根据血小板功能测定调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临床试验。
年发表在Stroke杂志的研究给出了初步答案,这个规模不大的临床试验(n=)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采用对应的两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ADP)。在用药过程中,血小板聚集率仍然增高,提示存在血小板抵抗,采用加量、加药或换药的方式使得血小板聚集率达标。
所有患者中需要调整抗血小板用药策略的有73例,发现调整药物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死亡、出血和缺血事件(HR2.24,95%CI1.12~4.47,P=0.02),降低出血或缺血事件(HR2.23,95%CI1.04~4.77,P=0.04),降低出血事件(HR3.56,95%CI0.98~12.95,P=0.05)。因此,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中,根据血小板功能指导药物调整可以产生更好的临床结局。
6.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治疗的无奈和艰难
华法林是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首选,是心房颤动相关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是华法林治疗需要密切监测,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2~3),这狭小的治疗窗使得用药仿佛是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走钢丝活动。
华法林增加脑出血风险2~5倍,与脑出血相关死亡率增加1倍。50%华法林相关脑出血在30d内死亡。3个月死亡OR为4.6;95%CI为1.0~21.8。华法林过量时,快速逆转INR使之降到安全范围对抑制出血至关重要。新近证实因子4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9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