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搭桥术的多中心经验


怎么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461849.html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6(02):-.

脑血管搭桥术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旨在代替或增加脑血流量。自年Yasargil成功实施第1例颅外-颅内(extracranial-intracranial,EC-IC)血管直接搭桥术[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搭桥术)],以及其于年报道第1例EC-IC后循环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PICA)搭桥术]以来,脑血管搭桥术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经历近20年的经验总结,年,EC-IC血管搭桥术研究组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后认为,EC-IC血管搭桥术不能减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1,2,3]。但其结论受到一些神经外科医生的质疑[4,5]。目前,高流量搭桥术得到普遍的应用,对一些患者的治疗仍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和脑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发现选择合适的患者和采用适当的血管搭桥方法,能使患者更多地获益[6]。为了进一步规范传统脑血管搭桥技术及介绍新近出现的颌内动脉搭桥术的方法,本文立足多中心临床经验,着重阐述脑血管搭桥术的方法和策略。

一、脑血管搭桥术的分类

(一)按是否植入桥血管分类:

分为植入桥血管搭桥术和非植入桥血管搭桥术即原位血管吻合术。

1.植入桥血管搭桥术(图1):

图1

颈外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2段搭桥术示意图,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岩骨段巨大动脉瘤,将桡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移植到颈外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2段间,然后将动脉瘤旷置

主要包括,(1)同侧颈内动脉岩骨段与床突上段间移植性植入桡动脉。(2)MCA的颞枕支与额顶支间移植性植入STA。(3)大脑前动脉(ACA)A1段与A2或A3段间移植性植入STA。(4)大脑后动脉(PCA)P1段与P2或P3段间移植性植入STA。主要目的是继续保留上述供血动脉的血供。

2.非植入血管搭桥术:

主要包括血管自身的近端与远端的端-端吻合,以及相邻动脉间的原位吻合。血管自身的近端与远端的端-端吻合主要包括:(1)ACAA1段、A2段或A3段间的吻合。(2)MCAM1段、M2段或M3段间的吻合。(3)PCAP1段、P2段或P3段间的吻合。相邻动脉间的原位吻合主要包括:(1)两侧ACA的A2段或A3段间的侧-侧吻合。(2)两侧PICA帆扁桃体段间的侧-侧吻合。当脑内主干动脉分支后有血管异常或动脉瘤时(如M2段动脉瘤),由于这些分支供给的局部脑血流量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血管影像和脑血流灌注情况,具体分析离断这些载瘤动脉是否会引发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二)按供血血管部位分类:

分为EC-IC血管搭术(图1)和IC-IC血管搭桥术。该搭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合适的供血血管、受血血管及桥血管。

(三)按照搭桥血管的血流量分类:

分为低流量搭桥术和高流量搭桥术。低流量搭桥术搭桥血管的血流量为15~25ml/min,供血血管常有STA和枕动脉;高流量搭桥术搭桥血管的血流量50ml/min,常采用颈外动脉和颌内动脉作为供血血管。

(四)按搭桥血管的作用分类:

分为替代血流搭桥术和补充血流搭桥术。前者是为了防止术中血管被阻断后发生血管远端缺血的血管搭桥术,主要用于侧支循环不良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或颅底肿瘤患者,如颈内动脉主干或海绵窦内巨大动脉瘤旷置后的搭桥术;后者主要是针对血管慢性狭窄导致部分缺血而进行的血管搭桥术,主要用于颅内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如烟雾病有缺血症状的患者。

二、手术适应证

(一)补充血流搭桥术的适应证

虽然有随机对照研究报道EC-IC搭桥术不能减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2,3]。但也有研究显示,脑血管搭桥术对一些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效[5,6]。有研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在行EC-IC搭桥术前给予患者吸入二氧化碳或使用乙酰唑胺,若患者的脑血流增加低于30%,定义为轻度脑血流动力学障碍Ⅰ期;有"盗血效应",出现脑血流下降,为重度脑血流动力学障碍Ⅰ期;脑血管最大限度扩张而脑血流持续下降,氧摄取分数增高,为Ⅱ期[7]。其中,重度脑血流动力学障碍Ⅰ期和Ⅱ期患者可从EC-IC搭桥术中获益[8]。

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术的适应证是药物治疗无效,缺血症状进行性发展,脑灌注和脑代谢影像显示血流灌注不足。选择的主要患者有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效的颈动脉主干狭窄、年轻的烟雾病患者、症状性颈动脉夹层、颈动脉海绵窦瘘及椎动脉闭塞或夹层。

(二)代替血流搭桥术的适应证

1.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不能直接夹闭动脉瘤,并且当闭塞载瘤动脉后患者由于缺乏侧支循环,出现意识障碍、头晕、视物不清、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基底动脉动脉瘤体有PCA或小脑上动脉(superiorcerebellarartery,SCA)发出、颅内大型(直径1.5~2.5cm)或巨大型(直径2.5cm)动脉瘤、海绵窦内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囊壁钙化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及症状性夹层动脉瘤患者。

2.颅底肿瘤:

(1)与颈动脉或椎动脉无明显界限,难以分离的良性肿瘤。(2)包裹颈动脉或椎动脉的恶性肿瘤。(3)行血管搭桥术后肿瘤可达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3.颈部肿瘤:

肿瘤累及或包裹颈动脉,无法单纯切除,特别是有动脉夹层或行颈部放射治疗后存在颈动脉损伤的肿瘤。

三、术前准备

(一)术前评估

1.手术耐受性评估:

术前系统的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检查,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2.影像学评估:

主要包括,(1)CT扫描和CT血管成像(CTA):可显示动脉瘤出血、钙化情况,也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三维影像更有利于评价。(2)MRI: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及瘤内血栓情况。(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不使用对比剂,准确性不如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量磁共振成像(quantitativ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qMRI)能测量感兴趣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单位为cm3/min(ml/min)]。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用于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情况。(4)DSA:其作为"金标准"评价动脉瘤的特征,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体指向、形状(囊状或梭形、分叶或小阜)、瘤颈。评价瘤体内血栓形成、穿通动脉、供血血管、变异动脉、血管痉挛等情况。评估搭桥的供血血管(如STA、枕动脉、颌内动脉)与受血血管(M2/P2)的匹配情况。评价半阻断(alcock方法,交叉压颈试验)和全阻断[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occulusiontest,BOT)]试验状态下的脑血流代偿情况。(5)脑灌注和脑代谢评价:主要包括CT灌注成像(CTP)、磁共振灌注成像(PWI)、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3.搭桥方式的评估(表1)

表1

血管搭桥术式的选择与球囊闭塞试验30min结果的关系

:BOT是评价Willis环代偿和侧支循环的"金标准",根据BOT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搭桥及需要何种搭桥方式(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或高流量血管搭桥术)[9]。

4.搭桥血管的评估:

合适的血管搭桥需要供血血管、受血血管、桥血管之间的组织结构和血流量匹配良好。超声检查可辅助受血血管、供血血管、桥血管的识别和标记。(1)受血血管:血流量为15~25ml/min的血管有大脑半球皮质支和PICA,40~70ml/min的血管有MCAM2段和PCAP2段。(2)供血血管:血流量为15~25ml/min的血管有STA和枕动脉,40~70ml/min的有颌内动脉和椎动脉,70~ml/min的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3)桥血管:STA和枕动脉用于颅内短距离(5cm)的植入性搭桥。桡动脉可取长度为6~18cm,大隐静脉可取长度为20~30cm,用于EC-IC搭桥术血管的移植。取桡动脉需行Allen试验评价,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然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的变化。若10s内手掌颜色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即Allen试验阴性,可用作桥血管;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白,即Allen试验阳性。12岁以下儿童前臂短,血管直径细小,桡尺掌弓血管有待发育,禁忌取桡动脉移植。

(二)术前用药

1.常规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2.阿司匹林:一般术前3~5d,成人口服阿司匹林~mg/d,儿童2~6mg·kg-1·d-1[10]。因有增加术中止血困难的潜在风险,故行高流量血管搭桥术的患者应慎重使用,低流量搭桥术者酌情服用。

3.若预估手术时间过长,可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

(三)吻合血管的匹配和显微缝合线的应用

供血血管与受血血管要匹配,包括组织结构、血管直径、吻合口之间相互匹配,替代血流搭桥术和补充血流搭桥术供血血管的血流量要适合受血血管的血流量。显微缝线型号要与供血、受血血管的直径和管壁的厚度相适应。一般来说,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吻合可用7-0或8-0的显微缝合线,MCA、ACA及PCA的主干吻合可用7-0或8-0的显微缝合线,MCA、ACA及PCA的分支吻合可用可9-0或10-0的显微缝合线。

四、术中处理

(一)术中监测

常规行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及躯体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监测。术中全身麻醉对MEP会有干扰,可不作为常规监测。后循环动脉瘤还需要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第Ⅶ、Ⅷ、Ⅹ、Ⅺ、Ⅻ对脑神经的监测。

(二)脑保护

术中脑保护措施包括:(1)保持正常二氧化碳分压,无须过度换气和应用α-肾上腺素能药物。在血管阻断时,血压上调幅度达平均动脉压的25%~30%,同时注意心脏功能。(2)术中可应用的脑保护药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巴比妥类(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和非巴比妥类药物(如异丙酚)。临床常用的是巴比妥类药物,其具有阻断自由基对脑的损伤作用,增强脑缺血耐受性。前循环搭桥术临时血管阻断时可使用此脑保护药。因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延迟苏醒,故后循环搭桥术临时血管阻断不常规使用,但除外临时阻断时间较长者。(3)亚低温(32~34℃)对脑保护可能有利,但不作为搭桥手术的常规应用。

(三)术中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判定

主要采用:(1)显微镜下观察搭桥血管。(2)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桥血管的通畅性。(3)术中血压高于基础血压,达平均动脉压的25%~30%,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搭桥术前、术后的血流量。截面流量指数(cutflowindex,CFI)为搭桥术后供给受血血管的血流量与受血血管吻合前供血血管或桥血管的血流量的比值,CFI0.5被认为桥血管通畅性良好[10]。

(四)术中抗凝

术中抗凝需谨慎对待。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成人患者术中给予低分子肝素IU,儿童给予40IU/kg[10]。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行搭桥术的患者可在血管阻断前静脉给予0~0IU肝素[11],若剂量过大,存在术区渗血过多的潜在风险。术中注意监测凝血功能,确保全身肝素化。若使用普通肝素,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国际化标准值(INR)维持在正常的1.5~2.0倍。若凝血时间过度延长,按照1mg鱼精蛋白拮抗IU低分子肝素进行中和。

五、常用的脑血管搭桥术式

(一)EC-IC血管搭桥术

1.低流量EC-IC血管搭桥术:

适用于BOT试验中对于降压[利用硝普钠降低基础血压幅度达平均动脉压的25%或下降20mmHg(1mmHg=0.kPa),两者中任何一项即可]后不能耐受的患者[9]。

(1)STA-MCA搭桥术:包括,①适应证:a.烟雾病或烟雾病综合征。b.复杂性MCA动脉瘤,包括梭形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瘤腔内有大量血栓形成、瘤颈复杂伴有钙化或有重要分支血管[12,13,14,15,16]。c.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MCA狭窄或闭塞。②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高于心脏水平并转向对侧。术前根据STA血管搏动或超声探测,标记出其在颞部的走行。开颅前将其游离约8cm,保留周围部分软组织(2~3mm),结扎其分支。开颅骨窗以适合手术操作为宜,约4cm×6cm。剪开硬脑膜,分开外侧裂,充分显露MCA的受血血管。在血管闭塞远端,选择外膜光泽、管壁无硬化部分作为受血血管,临时阻断夹旷置约5~10mm。根据供血血管的直径,剪开1个长约1.0~1.5mm的口,通常有直口、斜口或直口加边缘扩展。肝素盐水冲洗STA及清理其远端外膜后,将供血血管与受血血管用10-0或9-0显微缝合线行端-侧吻合。术中采用血管超声或荧光造影证实桥血管是否通畅。

(2)枕动脉-PICA搭桥术:主要包括:①适应证:a.累及椎动脉和(或)PICA的梭形动脉瘤、巨大型动脉瘤。b.复杂性椎动脉或PICA动脉瘤,包括瘤颈钙化或动脉粥样硬化、瘤顶与瘤颈的比值超过1.5、瘤颈或瘤底部有重要的穿支血管、夹层动脉瘤或延长扩张型动脉瘤等。c.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动脉血流速度ml/min,PCA血流速度40ml/min)、颅内血管弯曲或闭塞无法行血管内治疗。d.侵犯或包绕椎动脉或PICA相关的颅底肿瘤。②替代方法。PICA-PICA原位侧-侧吻合、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AICA)端-侧吻合、STA-PCA/SCA端-侧吻合、PICA起始处重新移植至椎动脉、PICA-PICA端-端吻合。

2.高流量EC-IC血管搭桥术:

主要为颌内动脉-桥血管-MCA/PCA搭桥术。

(1)适应证:BOT试验阳性,在正常血压(~mmHg)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1]。主要包括:①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7,18]。②颅内其他部位巨大型动脉瘤合并血管壁不规则或多囊改变。③复杂性MCA动脉瘤,包括梭形动脉瘤、瘤腔内大量血栓形成、瘤颈复杂伴有钙化或有重要穿支血管[17,18]。④复杂性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包括巨大型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巨肠形动脉瘤、延长扩张型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19,20]。⑤部分经血管内治疗后复发并需去除弹簧圈占位的动脉瘤。⑥颅内外狭窄性血管病变或外伤导致脑缺血的患者[11],如MCA狭窄、后循环缺血(基底动脉血流量ml/min,PCA血流量40ml/min)。⑦侵犯或包绕颈内动脉的前中颅窝的良性肿瘤、肿瘤致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并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肿瘤进行性生长,以及虽行手术和放疗,但侵犯颈内动脉的肿瘤仍不能得到控制。⑧侵犯颈内动脉的恶性颅底肿瘤,如腺样囊性癌、腺癌、肉瘤、鳞状细胞癌、嗅神经母细胞瘤、脊索肉瘤、恶性脑膜瘤等。

(2)手术方法(图2):①常规手术取桡动脉或大隐静脉8~10cm作为桥血管。②与MCAM2段搭桥,扩大额颞开颅,离断颧弓后连同颞肌一起翻向下方,咬除颞骨外侧骨质,充分显露颞下窝。在颞深间隙脂肪层内探查颌内动脉下颌颈部,其位于下颌颈与蝶下颌韧带之间,沿翼外肌下缘走行。分离颌内动脉翼肌部为供体动脉,向远端往内上方向游离,颞深动脉远端为翼腭部。用0号线双结扎翼腭部并将其离断。颌内动脉断端与移植桡动脉用8-0或9-0缝合线行端-端吻合,桡动脉另一端与MCAM2段行端-侧吻合。如行PCAP2段搭桥术,除额颞开颅外,颞部需向颞鳞部扩大至近颞枕部。③前循环搭桥术需分开外侧裂显露MCAM2段或鞍旁颈内动脉;后循环搭桥术需要抬起颞叶显露环池PCAP2段,移植血管与MCA或PCA之间用8-0或9-0缝合线行端-侧吻合。④搭桥术前、后供血血管和搭桥血管血流的测定:搭桥术前用小血管超声多普勒测定颌内动脉血流量,移植血管与颌内动脉搭桥术后测定切面血流量,移植血管与接受血管搭桥术后测定搭桥血管的血流量。有条件可术中行荧光血管造影和DSA。检测搭桥血管通畅后,骨板复位和缝合伤口时,避免对桥血管的压迫。

图2

颌内动脉搭桥术示意图 额颞开颅离断颧弓,颞肌外翻显露翼腭窝,行颌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2段搭桥术(1:颌内动脉,2:翼外肌下腹,3:翼外肌上腹,4:下颌髁,5:颧弓根,6:颞深动脉,7:咬肌,8:颞深脂肪,9:咬神经,10:移植桡动脉,11:大脑中动脉M2段,12:颞肌)

图3

大脑中动脉植入桥血管搭桥术示意图 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旷置后,植入桥血管颞浅动脉(STA),近心端与STA行端-端吻合,远心端M2段与STA行端-侧吻合(1:大脑中动脉,2:颞浅动脉)

图4

小脑后下动脉(PICA)帆扁桃体段原位搭桥术示意图 两侧PICA帆扁桃体段行侧-侧吻合,旷置一侧PICA的夹层动脉瘤(1:基底动脉,2:椎动脉,3:小脑前下动脉,4:小脑后下动脉,5:动脉瘤,6:为原位侧-侧吻合部位,Ⅶ、Ⅺ、Ⅻ为脑神经)

(二)IC-IC血管搭桥术

1.颅内植入血管搭桥术的适应证(图3):

(1)同侧颈内动脉岩骨段-桥血管-床突上段颈内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对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肿瘤或此段动脉瘤的治疗。(2)MCA颞干-桡动脉-PCA搭桥术和椎动脉-桡动脉-PCA搭桥术主要适用于治疗基底动脉主干缺血和基底动脉动脉瘤。(3)MCA-移植STA/桡动脉-MCA搭桥术、ACAA1段-移植STA/枕动脉-ACAA2段搭桥术分别主要适用于治疗鞍上包绕MCA、ACA的肿瘤或动脉瘤。

2.原位搭桥术:

是指通过供血血管与受血血管间的侧-侧吻合进行血流重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1)两侧ACA的A3段或A4段的侧-侧吻合。(2)MCAM2段或M3段的侧-侧吻合。(3)PCA的P2段或P3段与SCA之间的侧-侧吻合,一般用9-0或10-0显微缝线。(4)两侧PICA帆扁桃体段的侧-侧吻合(图4):通过小脑延髓池,在小脑扁桃体下方,延髓背侧两侧PICA,即PICA帆扁桃体段可做侧-侧吻合[21]。

3.血管再植术(图5):

图5

血管再植术示意图 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动脉瘤夹闭后,瘤体部有一较大穿支动脉移植到邻近动脉上(1:视神经,2:颈内动脉)

图6

血管再吻合术示意图 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动脉瘤切除后,两断端血管再吻合

图7

横窦与颈内静脉搭桥术示意图 采用大隐静脉做横窦与颈内静脉主干的吻合,治疗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伴双侧乙状窦闭塞,手术完全闭塞瘘口困难,术中尽可能显露乙状窦近端后结扎,闭塞动静脉瘘口,恢复静脉窦正常回流,箭头显示颈内静脉和横窦端侧吻合部位(1:大隐静脉)

夹闭MCA、ACA、PICA动脉瘤时,有重要血管分支需要保护,将其重新移植到相邻的血管主干上,避免其产生缺血的方法,称为血管再植术。

4.血管再吻合术(图6):

适合位于脑血管主干,如PICA和MCA的小型或中型梭形动脉瘤,将其切除后再将2支血管的断端进行吻合,称为血管再吻合术。而对于无穿通动脉的较大动脉瘤,则应使用植入血管搭桥术,避免血管张力增加。

(三)IC-EC静脉搭桥术

1.适应证:

上矢状窦后1/3、窦汇、优势侧横窦、颈内主要静脉慢性堵塞导致的慢性颅高压,而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常见的原因:(1)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后和(或)血栓后纤维化。(2)外伤或手术后损伤或结扎。(3)肿瘤完全堵塞上矢状窦的后1/3[22]。(4)硬脑膜动静脉瘘伴窦血栓形成。

2.乙状窦-颈内静脉搭桥术(图7):

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先行移植血管与静脉窦堵塞部位的近端吻合,再行移植血管与颈内静脉系统(颈外或颈内静脉)的吻合。重建阻塞的静脉窦。

六、术后处理

(一)抗凝用药:

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的血栓形成,降低搭桥血管的堵塞率。但用量不当会导致手术切口渗血、吻合口出血,故术后要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检测血栓弹力图进行评价。具体用量:(1)成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IU/d(儿童:40IU·kg-1·d-1),皮下注射,持续3d。3d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mg/d(儿童:6mg·kg-1·d-1),持续1个月。1个月后改为mg/d(儿童:2mg·kg-1·d-1),并长期服用[10]。(2)脑缺血患者术后前3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IU,皮下注射,1次/12h,同时使用阿司匹林mg/d。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确保全身肝素化,期间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3d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mg/d,持续1个月,然后改为mg/d口服,并终身服用[11,23],期间注意监测血小板功能。

(二)术后吻合血管通畅性评估和随访:

术后3d内行CTA或DSA检查,超声检查可辅助观察。出院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CTA/MRA/DSA),以后每年1次。对于脑缺血患者,术后30~60d内行CTP/PWI/PET检查,观察其脑灌注和脑代谢变化。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1)移植血管痉挛:术中使用加压扩张技术和罂粟碱解除血管痉挛,术后持续定量静脉输入尼莫地平。(2)搭桥血管闭塞:主要因素为肝素化不足、搭桥血管扭曲和痉挛、吻合技术问题等。晚期闭塞常与内膜过度增生有关[24,25]。(3)灌注损伤:长期脑缺血时,脑血管自动调控功能不良,有再灌注损伤的危险,易发生于高流量搭桥的患者中,也与术后血压控制和血流量变化有关[26]。术后血压一般控制在高出基础血压达平均动脉压的25%~30%为宜。

七、总结

伴随着微创技术、血管内治疗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显微血管搭桥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尽管新的医疗设备、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对一些复杂性颅脑疾病的作用仍然有限。目前,显微血管搭桥术仍然是部分复杂颅脑病变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方法之一。该技术需要医生掌握扎实的显微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细致灵活的精湛技术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愿我们的医生不断努力,让显微血管搭桥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八、补充说明

本文内容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实践,不具有法律约束性质。

编写组专家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段炼(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韩宏彦(中医院)、李良(医院)、李志强(首都医院)、刘方军(首都医院)、毛更生(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钱海(首都医院)、石祥恩(首都医院,首都医院)、孙正辉(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大明(医院)、王虎(医院)、王嵘(首都医科医院,医院)、许百男(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叶迅(首都医科医院)、余新光(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东(首都医科医院)、张洪兵(首都医科医院)、张黎(医院)、张庆俊(医院)、赵元立(首都医科医院,医院)、周忠清(首都医院)

共同执笔 石祥恩(首都医院,首都医院)、张杰(首都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j/79645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