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前看到一则新闻,美国一大学女教授主动剃光头,并在头上画大脑结构图,只为教学生深刻认识大脑结构,这无疑是很有教学精神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所通,既有经络相连,又有眼、耳、鼻、口诸窍,许多疾病的症候都反应到头部。相比于大脑结构,头部的经络穴位在生活中应用更广,平常的头痛头晕等症候都可以通过按摩头部经络穴位来调理。头痛的病因不同,按摩的穴位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对头部穴位的充分认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主要的头部穴位: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额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巨髎穴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相平的凹陷处。当鼻唇沟外侧,目中线上。
主治:缘内障,目赤痛,多泪,口眼歪斜,眼睑动,近视眼,鼻衄,齿痛,颔肿,唇颊肿,面目恶风寒颈肿臃痛,青盲,鼻塞,鼻炎,远视,目翳,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头维穴
位置: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人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偏头痛,前额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结膜炎,视力减退等。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风府穴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风池穴
位置: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热病汗不出,疟,中风不语,瘿气,颈项强痛,耳病,高血压,脑震荡,感冒,近视,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动脉阻塞,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眼睑下垂,面肌痉挛,荨麻疹。
太阳穴
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底出血,青光眼,青少年近视眼,麦粒肿,中心性视网膜炎,眩晕,感冒、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疾,牙痛。
颊车穴
位置: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咬肌中,按压肘有凹陷处。
主治:恶风寒,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腮腺炎,牙髓炎,急性牙周炎,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
人迎穴
位置: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当结喉旁1.5寸。
主治:咽肿、咳嗽、胸满、喘息、瘿气、瘰疬、吐逆霍乱,头痛,身大热,项肿气闷,食不下,耳鸣腰痛,急、慢性喉炎,扁桃腺炎,高血压,低血压,甲状腺肿。
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天柱穴
位置:位于后发际5分,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主治: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
前面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坚持头部按摩,可使任督脉气血经络通畅,起到清脑提神、健身强体的效果。头部按摩,可以活跃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起到健脑作用。像按摩天柱穴就可疏经活络,让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拿浴头疏发来说,就是以整个头部为按摩对象。首先,松开十指,如梳头状,以十指指肚着力,用中等稍强的力量,从前发根外疏到后发根处,从前到后疏理整个头部,这样重复15-20次,用力的大小,以做完后头皮微感发热为好;疏理后,再如平时挠头状(但不可用指尖,而要用指肚)用十指指肚均匀地揉搓整个头部的发根,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要全部揉搓到,反复做3-5次;最后,挤压头皮,用拇指、中指和食指,捏住头皮,轻轻提起,再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将整个头皮挤压二、三遍即可。切记手法要轻,用力要柔,忌用猛力,以免挤伤头皮。
中国足浴业手机报公众平台
业内第一微媒体
近5万业内同仁订阅每天10万阅读量
如果你喜欢分享,喜欢学习成长,
这里是你不容错过的地方!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j/9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