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抢救病人的42岁医生因脑干出血倒


长沙晚报记者詹春华   

  指导专家高小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湖南省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中取得显著成绩,率先在省内开展缺血性中风的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为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11月4日,医院神经外科42岁的副主任医师夏立丰在为一名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做手术时,突然感到严重不适,紧接着他出现了偏瘫、昏迷,CT检查显示“脑干出血”,虽经紧急抢救,但目前仍然病情危重。据介绍,脑干是人体生命中枢,脑干出血随时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消息一传出,引发了普通民众对“脑干出血”这个疾病的极大   高小平指出,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死亡率%。

  “脑干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块性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除此之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内动脉瘤、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等也能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其实,只要找准病因,脑出血还是可防可控的。”高小平说。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通过健康筛查,尽早发现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内动脉瘤等疾病,在没有发生出血之前通过介入治疗,能够非常圆满地解决掉这两种疾病,把出血病灶消灭在萌芽之中;找到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再进行针对性处理,降低脑出血的发病几率。

  高小平还提醒说,避免脑出血的发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太大;天气适宜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高血压患者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做好血压检测,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

发生脑出血后,后期康复非常关键

  一旦发生脑出血,该怎么护理呢?高小平给出了10点建议:

1.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2.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3.脑出血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4.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听听轻音乐等。

5.有些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要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防止患者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以及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一旦患者情绪稳定、不再烦躁,即可撤离对身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睡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

6.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7.脑出血患者的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

8.保持大便通畅,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病人出院后继续治疗,需要建立起长期服药的意识,定期复查颈部彩超、CVA脑循环情况等。

10.要重视卒中后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健康吧主:詹春华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好白癜风医院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l/926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