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博士团队成功应用血流导向装置Pip


8月1日,医院脑血管病病区张琪博士团队成功为一位具有高破裂风险,表现为头晕症状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血管导向装置Pipeline”技术治疗,让其转危为安。

01七旬老太头晕原来是大型动脉瘤

76岁的陈阿婆(化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一个月前突然出现头晕并摔倒,医院就诊,行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建议手术治疗。这颗深藏于颅内的不定时“炸弹”,让患者感到惶恐不安。为谨慎起见,家人带她到上海寻求进一步治疗,后转入医院。

DSA检查确诊: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颈6mm,瘤体13mm*15mm,属于大型宽颈复杂动脉瘤。该动脉瘤有持续增大并有破裂风险,手术指征明确。

大脑中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20%,其中分叉部动脉瘤(MiddleCerebral-arteryBifurcationAneurysms,MCBIF)最多见,约占80%,且多为宽颈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常合并颅内血肿,较其它部位动脉瘤更多见,常导致患者Hunt-Hess级别较高及预后较差。MCBIF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其死亡率及残疾率较高,医院进行有效的诊治,一部分病人仍然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的后遗症,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只要确诊了MCBIF动脉瘤,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减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

▲DSA检查确诊: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02血流导向装置化解难题

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累及多支主要的分支血管,手术难度极大。开颅手术创伤大,分离动脉瘤困难,传统介入栓塞则面临难以保护分支血管的困难。

此外,对于大型动脉瘤,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术后可能加重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而且远期复发率超过五成。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即从瘤囊内填塞向血管壁重建的转变,对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血流导向装置是具有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孔支架,动脉瘤颈处金属覆盖率30%~70%,既能显著减少动脉瘤内血流,促进瘤囊缩小,又不影响穿支血管通畅,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治疗手段。

为了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张琪博士决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来化解难题。张琪主任在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后,迅速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于8月1日进行了血管导向装置(Pipeline)置入术。

Pipeline栓塞装置(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首个血流导向装置,最初仅针对有限类型的复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但其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越来越多地用于更多种复杂动脉瘤的治疗。

▲张琪博士正在为患者手术

03历时2个小时血管重建成功

尽管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操作难度系数也较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要求术者非常熟悉支架的性能、特点和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并且需要高超的血管内操作技能。

术中,医院李强教授指导下,张琪博士在刘春医生、周林华医生协助下把释放Pipeline的微导管越过瘤颈并送到理想位置,在动脉瘤内的一枚弹簧圈保护下,再用支架导管把Pipeline送到微导管里面,通过路图为支架准确定位,让其正好覆盖瘤颈,最后把支架导管回撤。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载瘤动脉通畅,行正侧位造影颈内动脉正向血流良好,血流导向作用显著,分支血管均未受影响,患者获得了理想的血管重建。

▲Pipeline远近端及过弯贴壁良好

▲支架完全释放后造影,动脉瘤显影变小,造影剂明显滞留

张琪

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如果用传统的多支架覆盖瘤颈,不仅步骤多,而且要求填塞大量弹簧圈。但我们采用血流导向装置则可不用填塞或者填塞少量弹簧圈,如此一来,占位效应就可减轻,动脉瘤也会逐渐缩小。”

张琪博士表示,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可以重建血流方向,使动脉瘤血栓化,逐渐萎缩消失。血流导向装置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从传统的动脉瘤囊内填塞向载瘤血管重建的治疗理念上转变,为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方法。

目前血流导向技术已在国际及国内大型神经外科中心逐渐开展。此项技术在医院的成功应用,代表了医院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紧跟国际领先水平,将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专家介绍

张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

张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师从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建民、许奕教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工作十余年,主持或参加各类神经外科手术余台,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介入微创治疗;长期从事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急诊治疗,近5年来每年完成和参与急诊取栓及动脉瘤栓塞余例,在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诊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作者:青松编辑:Blue

你可能还想看

■介入无“置入”——五旬男子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张琪博士团队用药物洗脱球囊解其难题

■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有方法——张琪博士团队为患者顺利开展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中年男子脑干出血命悬一线张琪博士团队勇闯禁区行微创精准穿刺手术保住生命

告诉别人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10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