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蛛网膜下腔出血
医学常识
健康资讯
科学普及
蛛网膜下腔概念
脑、脊髓被膜解剖结构:
(1)脑和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2)硬膜厚而坚韧。蛛网膜薄而透明、紧邻硬膜。软膜富有血管和神经,紧贴脑和脊髓的表面并伸入其沟裂内。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许多小纤维束相连。脑和脊髓的三层被膜在枕骨大孔处互相移行。
(3)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叫蛛网膜下腔,腔隙内含有脑脊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
(1)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SAH。
(2)脑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之为继发性SAH。
(3)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15%
1.病因
(1)先天性脑底动脉瘤:约占50%
(2)动静脉畸形
(3)动脉硬化
(4)Moyamoya病脑底异常血管网
(5)其他:霉菌性动脉瘤、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脑血管炎、血液病与凝血障碍疾病、颅内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6)原因不明占10%
2.发病机制
(1)脑血管的特殊解剖结构
(2)高血压、动脉瘤破裂出血
病理临床表现
病理
l多为单发
l动脉瘤破裂频率
l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80%
l椎基底动脉与分支20%
l基底动脉尖和小脑后下动脉常见
临床表现
l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40~70岁为多
l发病突然,常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
l头痛、恶心、呕吐等为常见症状
l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l部分病人出现抽搐、精神症状
l脑膜刺激征明显,也可出现视网膜和玻璃体后片状出血,少数出现视乳头水肿
l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可引起患侧动眼神经麻痹
老年SAH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l起病较缓慢
l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l意识障碍\脑实质损害症状严重
l常以精神症状起病
常见并发症
(1)再出血(recurrenceofhemorrhage)
l病情稳定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
l颈强\Kernig征加重
l复查CSF鲜红色
l20%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d发生再出血
l动静脉畸形患者急性期再出血较少见
(2)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spasm,CVS)
l严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血量相关
l可有局灶性体征,但对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
l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病后10~14d--死亡伤残的重要原因
l确诊用TCDDSA
(3)正常颅压脑积水
l发生于出血后数月至数年
l是蛛网膜下腔CSF吸收障碍所致:进行性嗜睡、上视受限、外展神经瘫痪、下肢腱反射亢进等。
(4)心律失常、低钠血症、抽搐
辅诊检查
2.若CT不能确诊SAH,可腰穿CSF检查
l均匀一致血性CSF
l压力增高
l病后12h离心CSF上清黄变,3~4w黄变消失
l注意腰穿诱发脑疝的风险
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
l发病急骤,出现剧烈头痛呕吐
l有脑膜刺激征或玻璃体后片状出血
l血性脑脊液
lCT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有血
2.鉴别诊断
文稿
影像科
排版
宣传科
校对
质控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