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好帮手桡动脉止血器


医院订阅哦

设计·背景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许多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提供诸多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依据。血气分析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其中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搏动易触及和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所以护士往往会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采血。

然而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在临床进行桡动脉穿刺后,多用医用胶布粘着棉球或者是棉签按压的方式止血,这对于动脉采血而言,不仅力度不够,而且时间也常不达标。

由于按压穿刺点不当往往会导致许多的并发症,常见的就是出血与皮下血肿形成。理论上要求动脉采血后应局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在无陪病房,则更多地是护士用手按压局部到未见穿刺点出血后,就用医用胶布粘上棉球覆盖穿刺点止血。其实这样的操作是缺乏力度支持的,止血效果不佳,一旦发生穿刺处大出血、皮下血肿或者假性动脉瘤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这就不单单是按压不当的问题了,折射出护理工作的瑕疵面,使得优质护理服务美中不足。

目前同种用途的护理用具主要是许多手术室、介入室经常使用的桡动脉止血器。它由塑料盒布带组成,属于一次性用具,主要用于经皮介入手术后对患者的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相对于临床动脉穿刺使用而言,成本较高。且操作需要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共有6个步骤才能完成使用。因此不适合在临床广泛用于桡动脉穿刺后止血。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研究出了此款新型护理用具。代替护士抽取桡动脉血后局部按压,既节省护理人力资源,又避免穿刺部位继续出血。

设计·看点

此款发明可以便于临床桡动脉血气采集后进行止血。该止血器由两片夹片、一个弹簧组成,通过带有凹凸面的尾翼控制弹簧从而实现夹片开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采取透明设计,便于护士观察局部按压止血效果;不完全封闭的按压设计,避免影响患者肢端血运;胶质材质在保证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不会导致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配合棉球、棉签使用,操作简便,消毒后即可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廉,且避免拔针时的意外针刺伤。弹簧也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松紧度调节、更换。

设计·操作

方法一:当采血完成时,用手持两根棉签夹住棉球放在穿刺处,拔针同时棉签按压穿刺处,再使用桡动脉止血器代替人力按压。

方法二:在弧形夹片的内侧通过胶布固定放置棉球,将桡动脉止血器放于患者穿刺处上方,拔针同时,进行局部按压。

观察指标:使用期间观察穿刺处有无继续出血,每位患者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不超过30分钟。

目前已顺利成功使用数十余次,无一例发生穿刺处继续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以及局部压力性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有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沟通障碍会损毁用具的患者;拒绝使用此用具进行操作的患者,是不建议使用该器具的。

就让我们从细节处行动,以规范护理为基础,助力优质护理,优化临床护理实践,递减临床护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松锦

单位:湖南医院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wh/79623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