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介入第期Ped治疗出血性V4夹


提纲

病例分享

FD适应症扩展

抗聚治疗

病例1

直接测量2.5mm,对比测量3.5mm,ped3.5x25

axium3d、

通路导管:90cm长鞘+6Navie

抗凝抗聚

抗凝:首剂常规剂量的80%(kg●4/6x0.8),每小时按半量递减。

抗聚:释放支架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kg●1/10ml,ml/5mg),同时等量每小时静脉泵注;术后次日复查CT无异常,加双抗(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qd),重叠4小时后停替罗非班。

6个月复查

病例2

男性,55岁

头痛1周

SAHHHII

如何保护PICA?

远端狭窄处理?

一般选择ped3.5x35,最后选用3.75x35(推挤)

血管测量

三维测量有误差!

常用数据:

5FNavein远端:1.47mm

6FNavein远端:1.83mm

5FSofia远端:1.41mm

6FSofia远端:1.79mm

Phenom支架管

Echelon10塑形:大S

通路导管:90cm长鞘+6Navie

Axium3dd

术后1周(酒后)

单抗一周,改双抗

抗凝抗聚

抗凝:首剂常规剂量的80%(kg●4/6x0.8),每小时按半量递减。

抗聚:释放支架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kg●1/10ml,ml/5mg),同时等量每小时静脉泵注;术后次日复查CT无异常,加双抗(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qd),重叠4小时后停替罗非班。

病例3

女性,54岁

头痛5天

SAHHHIII

远端狭窄处理?

测量那个为准?

V2测量为3.4mm

V4测量为2.5mm

ped3.5x30Axium3d、、2d

小结

1、破裂口致密填塞基础上,PED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选择;

2、血管痉挛对测量影响;

3、Phenom实现双管治疗,也要注意容易导致ped短缩。

二、FD适应症扩展

后循环动脉瘤

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研究来自于美国Griessenauer等[27]的研究,共纳人8个中心的例患者的个后循环动脉瘤,其中包括29例夹层动脉瘤\53例梭形动脉瘤及49例状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完全闭塞率和近全闭塞率达到78.1%;该研究发现夹层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最高且并发症率最低,而梭形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最低且并发症率最高。

但Meta分析结果显示,FD用于后循环动脉瘤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明显高于前循环动脉瘤的7.6%[31]。因此,对于累及基底动脉大型的后循环动脉瘤,选择FD治疗应更加谨慎。

破裂动脉瘤

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也有文献报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2%,高于FD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大都发生在围手术期和术后早期[19]。

对于复杂的大型及巨大型破裂动脉瘤,先一期行弹簧圈栓塞再二期行PED治疗安全、有效。

FD是治疗破裂、血泡样和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至关重要,理想的患者应具备临床情况良好,无大量出血,无脑积水等条件。并且,与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报道相比,FD具有更优的闭塞率及持久性。

三、抗聚治疗

目前,FD治疗后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各临床中心报道的用药方案也各有差别。

国内各中心FD治疗围手术期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mg)联合氯吡格雷(75mg)持续治疗3~5d;术后口服阿司匹林(~mg)联合氯吡格雷(75mg)持续治疗3~6个月,然后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年至终身。或者术后口服阿司匹林(mg)联合氯吡格雷(75mg)持续治疗6周;术后6周至3个月为阿司匹林(mg)联合氯吡格雷(75mg)治疗;术后3个月以上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持续治疗[44-47]。

有研究报道在FD置入前8小时开始给药,没有发生术中血栓栓塞并发症。如需行脑室外引流(EVD)治疗,多数作者认为最好在抗血小板治疗前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79615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