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优生优育年5月
摘
要
目的探讨经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降低经产妇产后出血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年经阴道分娩的经产妇产后出血的比例及原因,并与初产妇产后出血率做比较,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将—年实施措施后的经产妇产后出血与前者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后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
结论加强经产妇的产前检查与保健,产程中给予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经产妇;产后出血;产前检查
。
产后出血为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的开放,近年来,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经产妇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经产妇由于产道松弛,产程短,分娩过程相对顺利。
产妇也因有分娩经验而不大重视产检,但通过对我院—年来产后出血的分析发现,经产妇产后出血率为3.92%,明显高于初产妇。为降低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我院于年起重视二胎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预及干预措施,使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干预前),我院正常经阴道分娩产妇共计例,初产妇例,经产妇例。—年两年来(干预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经产妇共例,其中初产妇人,经产妇例。排除因明显头盆不称,有明显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位不正、瘢痕子宫等异常情况而进行剖宫产的产妇。
1.2方法
对—年于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经产妇及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例数及原因;初产妇产后出血24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引起18例,软产道裂伤引起5例,胎盘植入引起1例;经产妇产后出血27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22例,胎盘因素引起4例,羊水栓塞引起1例。初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27%,经产妇产后出血率为3.92%。我院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组,医院产科质量建设达标标准的标准值(产后出血率≤2%)。年后,我院重视产科二胎质量管理,以确保经产妇的安全、降低经产妇产后出血率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以下预防及干预措施。
(1)做好育龄妇女的避孕工作。对初产妇分娩后及育龄妇女,门诊做好计划生育的宣教及技术指导。避免意外怀孕造成的多次人流术,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为以后的分娩埋下后患,导致胎盘剥离不全及胎盘植入等,引起产后出血;产科门诊加强对经产妇的产检工作,认真筛查,建立高危妊娠的登记与追踪。经产妇因有分娩经历,对分娩前后的知识往往似懂非懂,因此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差;加之,经产妇年龄均偏大,使高危因素增加。因此,门诊增设“高龄孕妇咨询门诊”做好高危筛查及宣教工作,使产妇能意识到自己此次妊娠潜在的风险,从而能按时产检,及时发现问题。
(2)提高接产人员技术,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以上数据中,胎盘因素者占4例。因此,应提高助产人员的接产技术。胎儿娩出后,不可急于牵拉脐带,胎盘粘连者,给予钝性剥离,如剥离困难,怀疑胎盘植入者,不可强行剥离。对有软产道裂伤者,应在压迫止血的同时,迅速逐层给予缝合,避免因软产道裂伤而引起的产后出血。
(3)助产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经产妇,切不可因经产妇产程短,接产工作简单、顺利而掉以轻心。加强对低年资、经验缺乏的助产士的培训与演练力度,制定急产的应急预案、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上高度重视经产妇,胎儿娩出后,常规缩宫素20U宫颈注射。缩宫素无效时,尽早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顽固性产后出血,它可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提高子宫内压力,使宫腔开放的血窦和血管迅速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有文献报道,80%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因此,产后2h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助产人员应严密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胎盘娩出后15、30、60、90、min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阴道出血量。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督促产妇尽早下床排尿,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并做好新生儿“三早”工作,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4)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部分经产妇因有前次分娩的痛苦记忆,往往比初产妇更容易紧张、恐惧。因此,助产人员应更有耐心地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指导产妇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及时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针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的产妇,应及时做好劝导,并启动家庭支持系统,消除产妇沮丧、失望的心理。
(5)对已经发生的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及时处理并快速呼叫更多人员,必要时启动院内产科抢救小组。经产妇分娩前,准备好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并将抢救柜放于就近处,以便及时使用。对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高危孕产妇,产程中直刺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并确保更多的医护人员在场。如已经发生产后出血,立即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保暖、吸氧,心电监护、留置尿管的同时快速呼叫更多的人员,必要时启动院内产科抢救小组,保证产科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及时与输血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及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取得联系,保证抢救的及时、有效性。遵医嘱及时抽血做好各项检验,需要手术者,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经产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估计方法:主要采取容积法,参考休克指数。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mL者。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年干预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经产妇例,产后出血6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4例,胎盘因素1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54%,与干预前的3.92%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对于经产妇也不例外。正常胎儿娩出后,子宫肌纤维收缩和缩复使胎盘剥离面迅速缩小,同时,其周围的螺旋动脉得到生理性结扎,血窦关闭,出血控制。而对于生育过多过频的产妇,子宫肌纤维有退行性变,结蒂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而收缩无力,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干预组思想上高度重视经产妇,正确处理产程,高危孕妇分娩后尽早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均能预防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
部分经产妇往往因为有过初次分娩的痛苦体会而精神过度紧张,产程不够配合;分娩后由于对新生儿性别不够满意,而引起心理的失落等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及时的心理疏导与家属陪伴分娩使得产妇得到心理支持,杜绝了因情绪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还有一部分经产妇为无指标、计划生育外妊娠,此类大部分为流动人口,一般都不重视产前检查,导致病理妊娠未及时发现,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等。同时,入院即已临产更易出现产后出血。
加强对产科门诊的管理,规范高危妊娠的追踪服务,提高孕妇产检的依从性,均能将高危孕妇得到及时治疗,使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得到及早识别、及早预防。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率。实施干预措施前,我院产后出血的经产妇中胎盘因素者4例,分娩前的频繁流产和其他妊娠期间并发症,造成子宫内膜生长不良,从而使胎盘植入等,都是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做好育龄妇女的避孕工作,减少宫腔操作,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使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降至最低。
产后出血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开放与实施,产科工作者将迎来生育高峰,高龄经产妇将成为主要的高危人群。以上数据及分析表明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明显居高。重视二胎管理,做好对经产妇的规范管理,每位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能高度重视经产妇,通过加强门诊的产前检查与宣教,及早识别高危妊娠;提高助产人员接产及缝合技术;重视产前产后的观察与护理;保证产科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沉着应对产后出血等措施,可以将经产妇产后出血率降到最低。
稿件编辑:徐海泓
欢迎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796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