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动脉系统解剖五


白癜风的饮食 http://m.39.net/pf/a_4924134.html
血管内神经外科学及介入神经放射学教程

第一期颅脑动脉系统解剖

引言

本章的目的是为血管内治疗的学习者厘清头颅血管的解剖知识。在许多书中,这些内容都有详细的描述,那我们为什么还在牛津课程中包含这部分内容呢?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相关内容及强调重点来指导如何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因此,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临床实践所需要掌握的细节。同其他教程一样,我们既力求全面兼顾又要突出重点。书中侧重阐述对于血管内治疗操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旨在避免常规解剖教材的简单重复。

颅部血供通常分成脑血流及颅面部血流而单独进行阐述。很显然,这两套系统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绝,理解和识别两者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是神经介入外科的基本实践技能。颅内外血供之间存在的这些吻合是潜在危险因素,在头颈部的介入治疗中对这些吻合进行辨别,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这些吻合会在本章进行描述,在第7章会有进一步的阐述。大家需要认识到,如果一个动脉在血管造影上几乎看不到,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或许它就是造成栓塞并发症的潜在路径。因此,熟知那些在血管造影上并不是总能看到的小动脉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某种疾病导致扩张,这些动脉就需要加以辨别,如果不知道它们的位置就无法找到。

2.1颈内动脉(ICA)

颅脑动脉系统解剖(一)

2.2颈内动脉终支

颅脑动脉系统解剖(二)

2.3椎基底系统

颅脑动脉系统解剖(三)

2.4颈外动脉(ECA)

颅脑动脉系统解剖(四)

2.5颈外动脉终支

ECA在下颌骨颈部上方腮腺内分成颞浅动脉(STA)以及颌内动脉(IMA)(图2.13)。

2.5.1

颞浅动脉(STA)

STA是两个终支中较小的一支,广泛供应皮肤和头皮浅部肌肉,和对侧STA及附近的PA和OA吻合(图2.13)。其在颧弓后部从腮腺穿出后上行,在颧弓上方分成两个主要分支(额支和顶支)走行在颞肌浅面、帽状腱膜深面。其供应相应区域的肌肉、颅骨和头皮,还发出小分支供应腮腺和颞下颌关节以及以下的分支。

图2.13颈外动脉终支血管造影(侧位)。1为颌内动脉;2为腭大动脉;3为眶下动脉;4为脑膜中动脉;5为颞浅动脉;6为枕动脉;7为咽升动脉。

2.5.1.1分支

1.面横动脉

由于面横动脉和面动脉的供血区互补,故其大小不定。面横动脉在腮腺内发出,在腮腺导管上方水平向前分为上下两支供应面部浅表结构。

2.耳前动脉

其是一支在颧弓下方发自STA的小动脉,分为数支供应外耳前部。

3.颞后深动脉

其供应颞肌,是三支颞深动脉中最细小的一支的,颞深前、中动脉起自IMA。

4.颧眶动脉

其在颧弓上方发出,向前走行供应头皮和眼轮匝肌,参与眶周浅部血管吻合。

5.额及颞顶头皮动脉

其分布于前部的头皮,在中线处和对侧同名动脉吻合,额支供血区在额部与眼动脉及FA的供血区毗邻,颞顶支供血区与PA以及OA的供血区毗邻。

2.5.2

颌内动脉(IMA)

IMA是ECA终支中较大的一支,在腮腺中和颐浅动脉一起发出(图]2.13),走行于内侧,在下领骨深部翼外肌的深面或浅面,然后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图2.14)。其穿经翼腭窝终为蝶腭动脉。其发出分支供应面部深层结构,包括咀嚼肌、咽、眶、鼻以及前颅窝的骨质和硬脑膜。

图2.14翼外肌处颌内动脉走行。(b)为CTA的MIP重建图像;(a)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浅面;(c)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深面。

其共有14个在造影上可见的分支,Djinjian和Merland将其分为6组进行描述。

(1)颅内升支,供应脑膜、耳、颅骨。

(2)颅外升支。

(3)下降支,和(5)一起供应颅咽部(面、口腔、下颌)。

(4)回返动脉,供应颅底结构。(5)前支,供应面部。

(6)终支,即蝶腭动脉。

2.5.2.1颅内升支

1.鼓室前动脉

其发自IMA的近起始处(也可能是ECA末端),供应鼓室、颞下颌关节和外耳。在造影上很难辨认,走行向后下,发出耳深动脉供应外耳道,向内可至鼓膜,还发出分支供应颞下颌关节,然后进入鳞鼓裂,供应锤骨和中耳的黏膜。

2.脑膜中动脉(MMA)

MMA通过棘孔入颅,终为额支和顶支(图2.13)。供应大部分凸面脑膜,进入中颅窝后分出了以下分支。

(1)岩支。这个小分支供应海绵窦后部的硬膜,供应区域与岩鳞支和MHT的幕基底动脉的供应区互补。进入中耳后延续为鼓室上动脉,参与构成中耳的血管吻合网,并供应第VⅢ脑神经。

(2)岩鳞支。其为岩支之后发出的一系列小动脉,供应中颅窝底的硬膜和部分天幕前部及海绵窦。与幕基底动脉吻合。

(3)蝶支。其供应中颅窝底前部的硬膜,向内侧供应蝶骨平台同时还发出分支供应筛板和大脑镰前部。还有一个分支在眶上裂处入眶(脑膜-眼动脉)。

(4)脑膜泪腺动脉。这是一个不恒定的动脉,经Hyrtl管进入眶外侧供应泪腺。

(5)颞支。通常是一个较大分支,向后走行于颞骨鳞部表面,供应中颅窝外侧的硬膜,还供应天幕和大脑镰后部。

(6)终支。MMA走行于颞骨内板的脑膜中动脉沟内,在翼点分为额(前)支和顶(后)支,供应颅骨的硬膜及骨质。

3.脑膜副动脉

其是一支小动脉,供应咽、咽鼓管和数量不等的中颅窝部分硬膜,起自MMA远端,但也可起自MMA,这决定于IMA与翼外肌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IMA向内走行于翼外肌的深面,此时脑膜副动脉发自IMA。如果IMA走行于翼外肌的浅面,则脑膜副动脉与MMA共干发出。这两种形式还与下牙槽动脉及颞中深动脉的起源有关,当深部走行模式时,两者发自颞齿干(图2.14)。

脑膜副动脉在其发出后很快分成前支供应咽、咽鼓管,后支经卵圆孔[下颌神经(V3)前方]供应海绵窦外缘和三叉神经半月结。

2.5.2.2颅外升支

颞前﹑中深动脉起自IMA,颞深动脉在教程中被分为前﹑中、后三支,但是在造影上三支很少能全部看到,因为颞后深动脉细小或者起自STA。

颞前深动脉和颞中深动脉(粗大的)向上走行于由其供应的颞肌下。在上述的深部模式时,颞中深动脉起自IMA的颞齿干。颞前深动脉的一个分支供应眶外侧,与眼动脉的泪腺支吻合。

2.5.2.3下降支

1.下牙槽动脉(或下齿动脉)

其起自IMA的下表面,于MMA起源的对侧(单独或与颞中深动脉一起)。它穿过下颌管走行至颜孔,其发出颜动脉(终于中线处)。发出牙支和下颌舌骨肌支。

2.翼支

其供应翼状肌。

3.颊动脉

其供应颊肌及颊部的皮肤和黏膜。

4.咬肌支

其供应咬肌。

2.5.2.4回返动脉

1.翼管动脉或Vidian动脉

其在翼腭窝内由IMA发出,向后围绕翼腭神经节(形成一个小弧形),然后通过翼管到达鼻咽。它供应咽鼓管咽口附近上咽部黏膜,参与咽鼓管周围的血管吻合网。令人不解的是,翼管动脉也可以起自岩骨段ICA的MVT,供应区域不变。因此,其可发自ICA或IMA,通过翼管动脉作为吻合支相互连接。

2.翼腭动脉

其在翼管动脉附近起源或与其共干发出,一些作者称之为翼鞘动脉,另外一些作者称之为颌内动脉咽支。它穿过连接翼腭窝和鼻咽的咽管,供应咽顶壁及咽鼓管周围的黏膜,供应区与脑膜副动脉及APA咽支供血区域互补。

3.圆孔动脉

其向后供应上颌神经和邻近颅底。它走行于其他回返动脉的上方,在其起源处形成一个小弯,在造影侧位像上可见其与上颌神经(V2)伴行向后上方斜行走行,与ILT的前支吻合,因此形成了通向ICA的潜在侧支通路。

2.5.2.5前支

1.上牙槽后动脉(或牙槽窦动脉)

该动脉发自眶下动脉起源附近的IMA或眶下动脉的近端,向下走行于上颌结节上方,发出小分支供应磨牙,前磨牙、上牙槽的牙龈以及上颌窦的黏膜。

2.眶下动脉(图2.13)

眶下动脉穿过眶下裂,沿眶下沟、眶下管至眶下孔,在眶下管内发出分支至眶,供应下直肌、下斜肌及泪囊。然后发出上牙槽前动脉,向下供应上颚的门牙和尖牙。其从眶下孔出来后分为若干分支,供应下眼睑、鼻侧及上颊部。这些分支和内眦动脉(FA分支)、面横动脉(STA分支)和OphA的鼻背动脉一起,参与构成眶浅部的吻合网。

3.腭降动脉(腭大动脉)

其向下走行并发出腭小动脉向后供应软腭及腭大动脉向前供应硬腭,终于鼻中隔。

2.5.2.6终支

蝶腭动脉是IMA的终支。在翼腭窝内的行程的内侧,IMA进入蝶腭孔延续为蝶腭动脉,供应鼻腔内、外侧壁及邻近的鼻窦。

蝶腭动脉分出一个咽支,然后在鼻腔内分成鼻外侧动脉和鼻中隔动脉。

1.鼻外侧动脉(或鼻后外侧动脉)

其分为两个主干:中鼻甲动脉和下鼻甲动脉,它们向前向下走行供应鼻甲、中鼻道、下鼻道和上颌窦黏膜。

2.鼻中隔动脉

其较蝶鳄动脉外侧支更长,供应界十PY以及鼻腔顶部,通常发出分支供应上鼻甲,与筛前、后动脉吻合。下支向前沿鼻中隔走行至前腭管,与腭降动脉分支吻合形成腭前动脉。

—精彩待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79646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