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
第4章颅内动脉瘤
4.3临床表现
4.3.1.2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部分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前常有明显的诱因,如重体力劳动、咳嗽、用力大便、奔跑酒后、情绪激动、忧虑、性生活等。部分患者可以无明显诱因,甚至发生在睡眠中。多数患者突然发病,通常以头痛和意识障碍为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呈持续性或持续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可出现疼痛。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症状,随之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相应部位的神经定位症状,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体格检查可见颈强直最明显,同时有Ke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盘水肿,约25%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精神症状较明显。部分患者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动脉瘤出血形成较大血肿者,病情多急剧恶化,出现脑疝危象。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h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的时间常在上一次出血后的7~14d,第一周占10%,11%可在1年内再出血,3%可于更长时间发生破裂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d。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患者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患者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神经障碍;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更多精彩内容: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与闭塞
椎体骨质疏松与压缩性骨折
肾恶性肿瘤(肾癌与肾盂癌)
肾大出血(尿血、肾周血肿)
支气管残端瘘(支气管胸膜瘘)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良性气管和(或)主支气管狭窄
椎管和脊髓血管畸形及血管性肿瘤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9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