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经影像技术MRA和CTA的普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依据MRA、CTA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比例均不断增加。手术技术的提高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直径10-15mm以内的未破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仍然可见。硬膜下积液大多可自行吸收,但在部分患者中持续存在,并引起继发性CSDH,必须行钻孔引流术。此类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的持续硬膜下积液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而需要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患者而言,是十分棘手的。
韩国庆北大学神经外科JaechanPark等就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年8月的《JNeurosurg》在线。
作者纳入年至年在其临床中心的例患者资料,患者均经翼点或锁孔入路夹闭治疗未破裂前循环囊状动脉瘤,术后发生硬膜下并发症70例(19.2%),包括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的诊断依据术后6-9周头颅CT扫描,积液体积运用容量分析测定。硬膜下积液患者每1-2月行头颅CT检查,直至积液彻底吸收。CSDH患者分为钻孔引流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史、动脉瘤夹闭术入路(翼点或锁孔入路)和出院后随访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生硬膜下积液或CSDH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70例患者中,高龄(P=0.)、男性(P﹤0.)、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P=0.)、以及累及MCA和前交通动脉(ACoA)的多发动脉瘤(P﹤0.)均为出现硬膜下积液和CSDH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因素用于预测﹥60岁患者发生硬膜下并发症的敏感性高达70%,特异性高达69%。在所有的动脉瘤患者中(不论部位及大小),≤60岁女性患者很少发生硬膜下并发症,男性大于60岁患者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其不同位置的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率可达50%-%。不同严重程度的硬膜下积液预后不同。发展为CSDH的硬膜下积液的体积明显大于可自行吸收的硬膜下积液的体积,59.6±38.4ml比28.4±16.8ml(P=0.)。少量硬膜下积液,中等度硬膜下积液和严重硬膜下积液发展为CSDH的比例分别为31.3%(5/16),64.3%(9/14)和83.3%(5/6)(图1)。
该研究结果表明,高龄、男性和术中需要广泛解剖分离蛛网膜的动脉瘤,如MCA动脉瘤、累及MCA和ACoA的多发动脉瘤等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和CSDH的危险因素(图2),60岁为发生硬膜下并发症的临界年龄。
图1.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6-9周CT扫描典型表现。A.少量硬膜下积液;B.中等度硬膜下积液;C.严重硬膜下积液。
图2.显示硬膜下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和动脉瘤位置的关系。
(医院Rofi编译,江苏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编辑部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专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l/9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