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远比人们想象的高。在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颅内血管壁的局部膨隆,如同膨大的橡皮水管,相当于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或病残率极高。近一半的病人首次破裂即导致死亡。即使幸存下来,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危险极大。如果不及时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多数病人会在数年内死亡,是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但该病又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都可以康复。

临床上,动脉瘤破裂出血往往以剧烈头痛为突出表现,病人形容这种疼痛像裂开或者爆炸一样。颅内所有的出血在普通人眼中都认为是脑溢血,脑溢血是一种通俗的名称,动脉瘤出血确切的说应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就是出血位置在脑的表面。脑子被几层的膜覆盖着,其中有一层叫蛛网膜,蛛网膜和脑表面的软膜(另外一层)之间充满着液体(脑脊液),主要作用是保护,避免外力对脑组织的冲击。蛛网膜下腔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脑血管,而脑血管可能因为高血压、粥样硬化等因素造成局部的外膨,鼓起小泡,就形成了动脉瘤(也称为血管瘤)。动脉瘤在没有破裂之前一般是没有症状的,而一旦破裂,就会形成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非常危险,一种简单的描述是:1/3死亡,1/3残疾,1/3康复。因为有15%左医院。

动脉瘤好发于中年人(30-6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1.34∶1)。其主要病因有先天性血管缺陷、血管炎症、动脉硬化、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发生部位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次为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较少见。动脉瘤按直径大小分:小动脉瘤(直径<5mm);一般动脉瘤(5mm≤直径<15mm);大动脉瘤(15mm≤直径<25mm);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按临床病理形态分: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该如何早期发现和处理脑动脉瘤呢?如果动脉瘤破裂了,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最典型的表现是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头痛是非常剧烈的,常被形容为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最剧烈的疼痛,多数患者昏迷是短暂的,通常是数分钟到数小时,昏迷时间越长,往往提示预后越差。到医院后都会进行头颅CT的检查,证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都会采用脑血管造影(DSA)或者是CT血管造影(CTA)来诊断动脉瘤。但多数人的动脉瘤是没有破裂的,在没有破裂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眼皮下垂,这些症状往往是动脉瘤破裂之前的预兆。多数有动脉瘤的病人都没有症状,如果要检查自己是否有动脉瘤,目前最安全的方法是不增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如果磁共振机器的场强够高(3.0T,3.0T),检查的质量是很高的。而增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A都是需要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的,DSA是最准确的检查。

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刀手术和介入治疗,目的就是将小泡和血管内的血流隔绝。

最重要的问题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再治疗,有很多的病人仍然有可能死亡和残疾,发生的比率分别在10%和20%左右,因此,最好的是在破裂之前就能够发现动脉瘤并治疗,目前已经有无创的检查手段,也就是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㈠摢瀹舵晥鏋滃ソ
鍖椾含鍝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晥鏋滃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l/928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