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89773.html前言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颅内动脉瘤术中建立稳定的导管系统,在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我科利用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完成的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一例,供大家参考。
出血性卒中病例展播
病史介绍
女,75岁。
主诉:因“突发剧烈头痛五小时”于年1月10日急诊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五小时大便后突发剧烈头疼,不能行走,伴恶心呕吐、二便失禁,急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时Hunt-Hess分级II级、CT-Fisher分级IV级。
既往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五年,平素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血压控制约在/90mmHg水平。
糖尿病病史十五年,平素空腹血糖8.0mmol/L,口服药物不详。
否认冠心病病史等其他慢性病病史。
年2月曾因肾癌于我院泌尿外科行左肾切除术。
患者已绝经,适龄结婚,配偶健康,所育1子1女均体健。否认家庭遗传病病史。
入院查体
T:36.0℃,P:74次/分,R:16次/分,BP:/90mmHg。
意识呈嗜睡状态,呼唤睁眼,查体合作。言语略含糊,可正确回答问话,可遵医嘱行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双眼位居中,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0mm。间接及直接光发射灵敏。双侧生理反射对称存在。脑膜刺激征阳性,颈强(++),布氏征(+),克氏征(+)。四肢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余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GCS评分:E3V4M6。
入院CT入院CTA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II级,CT-Fisher分级:IV级)
高血压病
糖尿病
肾切除术后状态
DSA造影3D-DSA结果与分析
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发出后迂曲明显,同时伴有C1段夹层,颅内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后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可见子囊。
研读患者脑血管造影,手术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架桥铺路”,患者颈内动脉迂曲伴有夹层,因此术中决定采用同轴技术建立管路系统,经过仔细对比以及思考,最终采用长鞘6FNeuronMAX联合通桥6Fcm导管,长鞘6FNeuronMAX到达颈内动脉C1段,送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在无微导丝、微导管导引的情况下,将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向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推进。此病例中,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表现优异,毫不费力地到达指定位置,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为后面顺利栓塞动脉瘤奠定了基础。
术中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表现微导管塑形术中治疗过程
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到位后,表现稳定,极大地提高了动脉瘤的栓塞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栓塞致密程度。
术后即刻减影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心得:
01
术中DSA阅片以及3D-DSA工作角度的选择尤为关键。
02
动脉瘤填塞前“搭桥铺路”是关键;特别是针对于年龄偏大、血管极其迂曲的患者,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更像是术中的“加特林”,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奠定稳定的基础。
03
稳定的导管系统为术中的安全保驾护航。
术者简介
唐海涛
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卒中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卒中分会委员、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
发表SCI文章6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20余篇。黑龙江省自然基金一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一项。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f/796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