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欢欢,姚亮,杨海华,孙瑄,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随访观察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局部病变形态学可能会有动态演变,但目前我们对变化规律的认识还较为肤浅。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其责任血管在近1年半的随访阶段里由无症状长段弥漫狭窄演变为症状性的局限狭窄,现将诊治过程汇报如下。
病例详情
患者,女性,60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麻木乏力2月余”入院。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上肢能持物,下肢能站立,持续约数十秒症状完全缓解。开始发作频率8-10天/次,无其他伴随症状,期间一直口服波立维75mg1/日及瑞舒伐他汀10mg1/日。半月前自觉发作频繁,2-3天/次,遂来我院门诊就诊,行头颅CTA+CTP(-09)检查示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图1),右额颞枕大片低灌注区(图2)。
图1
图2
加用拜阿司匹林mg1/日后自觉症状未再发作。现为进一步行血管内治疗收住我科。
既往年12月因突发头痛在外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后外院造影未提示动脉瘤(未见资料)。年4月我院DSA提示右大脑中动脉长段弥漫狭窄,基底动脉尖端略显扩张,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图3,4)。
图3
图4
同阶段及及7个月后颅内CTA(图5)均提示右大脑中动脉长段弥漫性狭窄。
图5
年10月起口服波立维及瑞舒伐他汀治疗。
既往有脂蛋白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及一过性血压增高病史。
入院查体:BP/78mmHg。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定位体征。
入院查血栓弹力图AA%,ADP59.1%。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降脂(瑞舒伐他汀20mg1/日)等治疗。
高分辨核磁:右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下后管壁偏心性增厚,注药后可见斑点状强化,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考虑右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斑块形成,管腔重度狭窄(图6)。
图6
术前讨论
1.患者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既往考虑为无症状性狭窄,灌注CT提示相关供血区域低灌注,予以单抗加降脂治疗,但近期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合现有影像学检查,考虑狭窄程度有所加重,故考虑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
2.治疗策略:病变与一年半前相比变得更为局限,但因靶血管直径较小(目测2mm左右),不宜置入球扩支架,但考虑到病变前有血管转折,Wingspan支架头端会损伤血管,拟采用2mm球囊充分预扩张基础上置入动脉瘤辅助支架。
3.相关风险:穿支闭塞、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破裂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将6F导引导管放至右颈内动脉C2段远端,术前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局限性狭窄(图7)。
图7
Transend(0.″,cm)微导丝通过狭窄段,至下干远端。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mm×9mm)8atm预扩(图8)。
图8
其后送入XT-27W微导管至下干远端,撤出微导丝后送入NeuroformEZ支架(3.5mm×20mm)至狭窄段,释放后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TICI3级(图9)。
图9
讨论
通过对一些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随访,发现其转归有狭窄程度加重,亦有狭窄程度稳定甚至改善,后者推测与斑块回缩或者斑块表面血栓成分消退有关,但目前针对国人相关研究尚少,规律还需进一步认识总结。无症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目前推荐单抗+控制危险因素治疗。本例患者右大脑中动脉无症状性狭窄,虽然病变进展,但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这也许得益于发现狭窄病变后的内科药物治疗。
推荐阅读
》一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
》天坛周记
右大脑中动脉M1段极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半年随访1例
》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2例
》报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中心招募
》文献导读
Neurology:ASPECTS评分和CT灌注哪一个更精确?
》来吧!还等什么?卒中培训学院基地见习招募开始啦!
》反复脑梗的真凶
》德才育人感恩天下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培训班B组结业
》曹亦宾|基底动脉夹层所致进展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1例报告
》鄂亚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不同开通策略选择
》陈文伙|急性颅内串联闭塞的急诊介入治疗
》MRCLEAN研究的长期随访,亚组研究和新方案
》前瞻性Trevo注册研究亚组分析:真实世界在6~24h时间窗内行ICA和/或MCA-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情况
》帅杰|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技巧探讨
》冯雷|DAWN研究的试验流程及结果解读
》喵主编寄语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深思
喵主编寄语箴言言传身教仁心可敬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sjjrzx
hh-medic.
北京中科白瘕风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j/9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