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脑中动脉瘤栓塞术的思考


昨天一例急性SAH病人,H-H分级2级。CTA确诊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家属拒绝开刀,只好进行介入手术。从CTA来看动脉瘤呈分叶状并且横跨分叉部。做完常规造影及做了三次3D重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角度。发现动脉瘤确实很难做。再次给家属交待手术难度大,开刀还比较容易点,但是动脉瘤要夹闭完全也是比较困难的。但家属就是拒绝开颅手术。只好尊重家属意见。

从图片来看上干从动脉瘤颈部发出且开口比较狭窄,只有1.4mm,较远端狭窄。下干倒是不需要考虑保护问题。因动脉瘤形态像豆瓣状,瘤颈部处隆起不高,动脉瘤子囊似乎是从两个上下干根部长出,可以看成两个动脉瘤。

手术策略为:支架(Solitare4x15)保护上干,分区栓塞。原本想三套系统:支架+双微管栓塞,但下级医生已经上好了6F指引导管,故三套系统不能同时使用了。那就改成单微管分区栓塞了。

首先考虑膨大不规则的子囊是出血的部位,故首先进行栓塞。

继续填塞弹簧圈至子囊不显影。

蒙片所见的弹簧圈似乎进入了载瘤动脉内,但是这是角度问题,其实是原破裂的子囊的破裂点处。

但是另外相对的子囊还是存在的。且此时支架还没有上。但超选微导管多次均不能进入子囊的满意位置。无奈,再次进行3D旋转造影,重新找工作角度。这次倒是一次顺利进入子囊内。

至此就顺利了。释放支架,收工。

术后可见上下干均存在,但考虑上干开口细小且血流似乎较大脑前动脉慢一些,予以替罗非班4ml/小时泵入。

术后病人顺利复苏。但右侧肢体活动较差,肌力只有1级。曾经也遇到有病人术后短时间出现肌力差的,所以继续给予替罗非班维持泵入。第二天查房,此时术后12小时,病人肌力有所好转,下肢肌力2级,上肢肌力1级,言语欠流利,考虑是否有梗塞。进行了CTA+灌注检查。

从CTA上下干是通畅存在、通畅的。动脉瘤栓塞完全。

灌注来看似乎左侧顶叶有少许低灌注。继续替罗非班+双抗。并使用丁苯酞等药物。

从这个病例来看,结合以前遇到的类似介入术后短时间出现肌力差、但查灌注却没有非常明显的缺血的病例来看。考虑可能是手术时各种原因:术中血压偏低;术中使用造影剂过多、造影次数过多。至于如果有明显的血栓形成的话,术中应该是可以发现的。

术后第三天,查房患者的右侧肢体肌力继续恢复:下肢肌力恢复至三级,上肢肌力恢复至二级。再次复查头部CT。

复查头部CT确实可以看到顶叶小灶性缺血灶,但是非功能区,不至于导致左侧肢体的肌力的明显的下降。考虑原因还是术中因上干的开口狭窄,影响了上干的血流,导致短时间的低灌注影响了功能区的血供。

小结:1、尽管神经介入发展很快,但对于大脑中动脉瘤来说,有时开颅夹闭可能更加合适。

2、对于需要分区栓塞的动脉瘤可能双微管栓塞更好,但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因上干狭窄且瘤颈部发出,必须保护好,使用支架是必要的。对于这个病人来说,需要三套系统,从一开始就使用8F指引导管可能更加便利。

3、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因为指引导管在颈内动脉可能也会影响血流。4、医学是一门经验的实践科学,不能预知的因素太多,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79624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