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实际工作中预防、降低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为临床工作中防治产后出血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年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例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年度变化,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从年的3.59%下降到年的2.15%(χ2=10.,P=0.)。不同年份的对比发现,积极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妊娠巨大儿或双胎的孕妇,剖宫分娩术前静推钙剂或术中胎儿娩出后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使产后出血在巨大儿或双胎术中发生率从年的26.4%下降到年的15.72%(χ2=5.,P=0.)。阴道分娩或剖宫分娩过程中胎盘不能自行剥离时,预防性应用欣母沛,使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中发生率从年的41.10%下降到年的23.17%(χ2=5.,P=0.)。

结论必须有“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针对不同出血原因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产后出血在任何一个分娩场所均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和治疗非常重要。否则,轻者子宫切除,重者导致孕产妇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针对产后出血,多年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产前、产程中、手术中和手术后落实了一系列防治措施。现将该院-年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共计例,产后出血例,产后出血率为2.84%。其中年分娩例,产后出血例,产后出血率为3.52%;年分娩例,产后出血64例,产后出血率为2.15%。

2、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测量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ml称为产后出血。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如下:

(1)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置接血皿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h取出,直接测量接血皿中的血量;以称重法计算污染纱布及污染产单上的血量(将使用前后纱布及产单的重量差除1.05得出血液量ml),回病房后至产后24h以会阴垫集血,亦以称重法计算出血量。上述出血总和为产后24h的出血量。

(2)剖宫产分娩: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负压瓶集血,余出血量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似。

3、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1)主要预防措施

①妊娠巨大儿或双胎的高危孕妇,剖宫分娩术前给予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术中胎儿娩出后宫壁或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μg,以预防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

②针对胎盘因素可能导致的产后出血,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30min后,剖宫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15min后,仍未见胎盘剥离征象者,胎盘粘连可能性大,切忌盲目或过早徒手剥离胎盘,应给予脐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ml+缩宫素20u,肌肉或宫壁注射欣母沛μg,等待胎盘自行剥离或徒手剥离。使用欣母沛时,注意欣母沛应用禁忌证。

(2)主要治疗措施

①阴道分娩:分娩时充分评估胎儿大小、产程长短、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胎盘娩出后出现宫腔活跃性出血者,在排除凝血因素、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情况下,针对子宫收缩乏力,除常规子宫按摩外,给予宫体冷敷,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10ml,肌肉注射欣母沛μg。

②剖宫分娩:同样术前充分评估胎儿大小、产程长短、胎盘位置、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胎盘娩出后出现宫腔活动性出血者,除常规子宫按摩外,宫缩乏力者尽早宫壁注射欣母沛μg,继续出血者行B-Lynch子宫捆扎式缝合;子宫收缩良好者仍有宫腔活动性出血时,给予出血部位缝扎或宫腔填塞,或行子宫动脉上行支或下行支结扎等,出血多时输血,必要时采取子宫切除。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检验水准α按常规设为0.05。

          

结果

1、产后出血发生率年度变化

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5%(64/),低于年的3.52%(/)(χ2=10.,P=0.)。

2、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年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为2.32%,剖宫分娩为4.79%;年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为1.21%,剖宫分娩为2.82%。产后出血发生在剖宫分娩中比例皆高于阴道分娩(表1)。3、巨大儿或双胎孕妇预防性应用钙剂或/和欣母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针对妊娠巨大儿或双胎的孕妇,剖宫分娩术前给予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术中胎儿娩出后宫壁或肌肉注射欣母沛μg者归为预防性应用组,而术前未进行此类措施者归为未预防性应用组。结果发现,年和年预防性应用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皆低于未预防应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χ2=11.,P=0.;年χ2=7.,P=0.);而年预防性应用的人数仅占妊娠巨大儿和双胎孕妇总人数的41.21%(75/),低于年的73.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P=0.),使得整体产后出血在巨大儿和双胎孕妇中的发生率从年的26.37%下降到年的15.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表2)。4、胎盘粘连预防性应用μg的欣母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因胎盘粘连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年预防性应用欣母沛组虽然与未预防性应用欣母沛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预防性应用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未预防应用组;而年预防性应用欣母沛的人数仅占胎盘粘连总人数的38.36%(28/73),低于年的74.39%(6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P=0.),使得整体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孕妇中的发生率由年的41.10%下降到年的23.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P=0.)(表3)。5、产后出血治疗

阴道分娩出血ml以内,给予宫体冷敷,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肌肉注射欣母沛μg;剖宫分娩出血ml以内,已给予欣母沛注射或/和宫腔纱条填塞的患者,视为积极治疗组。出血超过ml,才陆续给予以上治疗者视为非积极治疗组。结果发现,年和年积极治疗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皆低于非积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χ2=9.,P=0.,年χ2=6.,P=0.);而积极治疗组的人数仅占活跃性出血总人数53.78%(64/),低于年的70.16%(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因此,两组合计的产后出血率从年的31.09%下降到年的23.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P=0.)(表4)。

          讨论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其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居产科死亡人数首位,而这些死亡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成功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手术指征的放宽及掌握不严,近年来随着剖宫分娩率的不断上升,尤其择期剖宫分娩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尤其是产后出血率的增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健康。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剖宫分娩率年为48.6%,年为58.4%,产后出血发生在剖宫分娩中的比例年为4.79%,年为2.82%,皆高于发生在阴道分娩中的比例。因而,通过加强产前咨询、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等措施,降低剖宫分娩率是降低产后出血率的重要措施。

两年来,该院剖宫分娩率上升的同时整体产后出血率有所下降,年为3.52%,年为2.15%。根据临床观察,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和软产道损伤引起产后出血比例并无明显变化,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重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巨大儿和双胎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采取剖宫分娩术前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术中胎儿娩出后宫壁或肌肉注射欣母沛μg,使产后出血在巨大儿和双胎产妇中的发生率从年的26.37%下降到年的15.72%(表2)。无论是阴道分娩或剖宫分娩,在胎儿娩出后轻轻牵拉脐带等待胎盘自然娩出,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但一定时间内仍不能自然娩出,胎盘粘连可能性大,此时切忌粗暴徒手剥离胎盘,合理使用欣母沛后,等待胎盘自行剥离或徒手剥离,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年因合理使用欣母沛人数增多,产后出血在胎盘粘连孕妇中的发生率从年的41.10%下降到年的23.17%(表3)。胎盘娩出后,随着代谢产物的堆积、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使子宫对促宫缩药物敏感性下降,出血会进一步增多,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产后或术中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尽快查找原因,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并加以正确实施是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另一关键。子宫按摩是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出血在子宫按摩仍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当阴道分娩出血ml以内,给予宫体冷敷,静脉缓慢推注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肌肉注射欣母沛μg;当剖宫分娩出血ml以内,给予欣母沛肌肉注射,子宫收缩良好者仍有宫腔活动性出血时,给予出血部位缝扎或宫腔填塞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总之,临床工作中防治产后出血应从多方面入手:①重视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孕前咨询;②减少人工流产次数,防止胎盘因素或植入,防止宫内感染的发生;③防治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④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降低巨大儿和羊水过多发生率;⑤分娩时应正确处理产程,提高助产技术;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有效降低剖宫分娩率;⑦加强对医生防治产后出血的培训,针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防治;⑧有出血高风险的如巨大儿、羊水过多、贫血、前置胎盘的孕妇,术前给予葡萄糖酸钙静推,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给予欣母沛注射,等待胎盘自行娩出;⑨宫缩乏力者,尽早应用促宫缩药物如欣母沛等,必要时行B-Lynch外科缝合;⑩针对胎盘部位出血患者,术中可行出血部位缝合、宫腔填塞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必要时行子宫切除并开展多科室协作。

    

原文刊载:中国妇幼卫生杂志年9月第2卷第5期

编辑:陈鑫梁勇杨博周余

顾问:何巧刘为峰

欢迎长按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白癜风怎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953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