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引起的人体不适不是很明显,所以常被忽视。但是,血液粘稠却是万病之源,危害很大。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引发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高血压、心肌缺血、冠心病、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血液粘稠的早期症状我们一定要早觉察,防患于未然。
血太黏的五个危险信号1
指端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
指端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为血液粘稠度增高,说明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果红得发紫发黑非常危险,说明脑动脉供血不足,很有可能会发生心肌梗塞。
2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3
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4
蹲着干活时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5
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中老年人为何易血液粘稠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降低,其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
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这些血栓当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较细的动脉时,就会把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
怎样防治血液粘稠
1、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毫升。
2、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草莓、菠萝、柠檬等;具抗凝作用的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芹菜、胡萝卜、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3、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4、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使血栓不易形成。
5、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6、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7、禁烟:吸烟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导致不良后果。
健尔马会员中心
分享健康资讯,快递优惠信息,展示会员风采!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9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