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amp临床脑实质及脑血管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授权转载作者:郭艳娇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神经科医生,颅脑解剖基础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这方面也走了很多弯路,经过不断的学习,笔者将颅脑解剖基础入门知识总结如下,非常浅显易懂(神经大咖们的课程对于临床小白难免有点不知所云),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帮助!由于内容较多,信息量大,笔者将所有内容分为3期来讲解,分别是:

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受损后临床表现;

脑干、小脑血供及梗死临床表现;

小血管,大问题,重要的穿支动脉。

那么,第一期笔者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下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受损后临床表现。

01

大脑的“三沟五叶”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左右两个皮层可被划分为四个叶(岛叶在这里我们暂不做介绍),分别是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在半球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血供图(图1)上人为地将脑叶做了划分。

图1:半球内侧面(左),半球外侧面(右);图源程忻教授PPT

备注:蓝色-ACA(大脑前动脉),黄色-MCA(大脑中动脉),红色-PCA(大脑后动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额叶并非完全是由ACA供血,颞叶并非全部由MCA供血,而枕叶也并非全部由PCA供血。

我们顺便复习一下大脑各叶分界的标志,即“三沟”: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

a.中央沟:是额、顶叶的分界线,其前为额叶,其后为顶叶。在这里,我们还需要知道中央旁小叶(图2),它相当于中央前、后回折入内侧面的部分,前部属额叶,后部属顶叶,分别与对侧下肢的运动、感觉有关。

图2:源自唐伟教授PPT

b.外侧沟:把额、颞、顶叶分开。

c.顶枕沟:把顶、枕叶分开。

02

各脑叶功能及受损后临床表现

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计算力、语言(失语)、情感(淡漠)和智能,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额叶前部:表现为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额叶后部(中央前回):刺激症状为癲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瘫。

额叶底部:刺激症状为呼吸间歇、血压升高等植物功能障碍,破坏性病变造成精神障碍、愤怒或木僵。

额下回后部(说话中枢):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即Broca失语。

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表现为失写症。

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前(眼球凝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健侧的同向凝视,破坏性病变引起向病侧的同向凝视。

额中回(排尿中枢):表现为尿失禁。

严重额叶损害除痴呆外,可影响基底节和小脑引起震颤、肌强直等。

额叶病变临床表现:下肢偏瘫、情感淡漠、失语、凝视、原始反射的出现(强握、摸索)。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功能。

颞横回:刺激性病变表现为耳鸣和幻听,破坏性病变为听力减退和声音定位障碍。

颞上回前部:表现为乐感丧失。

颞上回后部(听话中枢):表现为感觉性失语,即Wernicke失语。

颞中回和颞下回:表现为对侧躯干性共济障碍,深部病变合并同向上1/4象限缺损。

颞叶内侧:表现为颞叶癲痫、钩回发作,破坏性病变表现为记忆障碍。

颞叶广泛损害表现为人格、行为、情绪及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呈逆向性遗忘及复合性幻觉幻视。

颞叶受损临床表现:精神症状(幻觉)、失语、癫痫(岛叶)、记忆力下降(海马)。

顶叶的功能与邻近结构有重叠。

顶叶前部(中央后回):刺激性症状为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癲痫和感觉异常,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半身的偏身感觉障碍。

缘上回和角回连同颞叶的上部与语言有关。

顶上小叶:表现为皮质觉丧失,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立体觉。

顶下小叶(主侧):表现为失用、失写、失读等。

枕叶主要功能是视觉功能。

枕叶病变:常表现为视幻觉如无定形的闪光或色彩。破坏性病变(脑血管病)表现为同向偏盲,伴有“黄斑回避”(即两侧黄斑的中心视野保留)。

梭回后部:表现为精神性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变形或失认,患者失明但自己否认(Anton氏征)。

双枕叶视皮质受损引起皮质盲、失明,但瞳孔对光反应存在。

03

大脑的几大中枢

图3:源自唐伟教授PPT

注:颞上回的一部分掩入外侧裂中,为颞横回。颞叶除了有听觉中枢,还有感觉性语言中枢和嗅觉中枢。

1.书写性语言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2.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能听懂不会说)。

3.听觉性语言中枢(韦尼克区一部分):颞上回后部(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听不懂)。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韦尼克区的一部分和位于其上方的角回)(失读症,不认字)。

5.命名性失语:颞中回后部。

6.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7.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8.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9.视觉中枢:距状沟(图2)位于枕叶,此沟上下方的皮质为视觉中枢。

10.内脏活动中枢:边缘叶(包括扣带回,见图2)。

04

三大血管供血范围及闭塞临床表现

图4:脑的供血分布图(图源邓才洪教授PPT)

注:红色ACA:大脑前动脉;黄色MCA:大脑中动脉;绿色PCA:大脑后动脉;

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灰色SCA:小脑上动脉;

浅蓝BranchesfromVertebralarteries:椎动脉分支;

墨绿BranchesfromBasilarartery:基底动脉分支;

天蓝ACHA:脉络膜前动脉;橙色LSA:豆纹动脉。

1.ACA

皮层支:半球内侧面3/4、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额叶底部

深穿支:尾状核、内囊前肢

图5:大脑半球内侧面血供(图源程忻教授PPT)

图6:源自程忻教授PPT

2.MCA

皮层支:半球外侧面大部分。

深穿支:豆状核、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的前2/3。

图7:大脑半球外侧面血供(图源程忻教授PPT)

图8:源自程忻教授PPT

图9:MCA分干梗死(图源安红伟教授PPT)

图10:MCA梗死范围示意图(图源安红伟教授PPT)

3.PCA

皮层支:枕叶内侧、颞叶底部。

深穿支:大部分中脑、丘脑大部分、海马体+尾、膝状体。

图11:PCA血液供应(图源安红伟教授PPT)

图12:源自程忻教授PPT

特别声明: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笔者将既往阅读所收集的各位专家老师的资料作为素材。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本文作者:郭艳娇本文审校:李土明副主任医师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如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吧,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79640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