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气管切开后继发无名动脉出血的抢救及护


医院订阅哦气管切开术是目前临床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疗效确切、技术成熟,但仍存在风险,大出血是该手术术后的恶性并发症,国内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术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为2.51%,术后出血发生率为5.94%。国外文献指出,气管切开术后恶性大出血死亡率高,特别是无名动脉出血,死亡率高达90%。南京医科医院神经外科于年12月成功救治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无名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住院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于年12月10日因“头部外伤后6h、神志不清3h”急诊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第2天因突发脑疝在全麻下行血肿清除术,入院第8天因患者术后仍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痰液多且黏稠,不易吸出,急诊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术中顺利,术后予以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入院第14天晚间该躁动患者突发气管切开处皮下呈喷射状出血,总出血量约ml,请耳鼻喉科医生急会诊发现该患者气管套管偏斜、大部分脱出,考虑为气道内无名动脉体表分支破裂出血,立即给予一系列相应措施。住院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讨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突发气道大出血的护理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急救期护理和急救后护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急救期护理。一旦出现气管切开术中或术后大出血时,需紧急抽吸流入气道内的血液,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并迅速新建畅通的人工呼吸道。本例患者在入院第14天晚间该躁动患者突发气管切开处皮下呈喷射状出血,总出血量约ml,经耳鼻喉科医生急会诊处理后患者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平稳,遵其医嘱给予协助患者更换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及油纱条填塞进行加压止血,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持续吸氧2~3L/min,经输血、镇静及补液等治疗后患者出血缓解。急救后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主要包括气管套管的护理和安全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本例患者留置气管套管共计72d,在此留置套管期间,责任护士妥善固定气管套管,以可塞一横指为宜,并观察固定系带周围皮肤情况;每4小时测量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日为患者间断雾化吸入1次/4h进行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每日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换药2次,保持敷料干燥整齐;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防止感染。

切开位置的观察。气管切开手术中常规选择第3~5气管软骨环作为气切口。本例患者由于气管切口位置较低,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因吸痰管本身的重力作用,加之该患者又躁动不安,头部摇晃时导致套管下端不断摩擦、损伤到无名动脉而导致大出血。

本例患者出血急救后,我科要求每班责任护士密切观察该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体位,在更换气管套管2周内,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时刻保持患者头部处于前倾颈部15°的位置,以减轻切开的张力,2周后取头与躯干平行的卧位,避免头过度后仰,保持气管套管口距离胸骨柄有1~2cm为安全距离。

气管套管的观察。密切观察气管套管有无波动,如气管切开后套管随着呼吸而上下移动,或出现套管与动脉搏动一致的跳动则为危险信号,表示气管套管不合适或气切位置过低,以致触靠在大动脉上,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套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气管口的纱布垫,以避开气管套管下端对大血管的压迫而导致大出血。

气道分泌物及伤口敷料观察。在临床护理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行吸痰时,发现气道分泌物中常常会混有少量血液,可能为气管刺激黏膜所致,如发现有间断新鲜血液或出血量逐渐增多时,应高度警惕动脉破裂的可能。

针对本例患者,责任护士每次吸痰后,密切观察气道分泌物的性质,根据气道分泌物的分级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方式,保持患者呼吸道湿润、通畅,并将吸痰时间及分泌物的性质记录在该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中;每日给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换药时,密切观察更换下来的伤口敷料及加压填塞油纱条的颜色、气味等。

安全护理。常规为患者提供双侧床栏保护,专职护理员看护,更换护理员时需要对患者躁动程度及约束效果进行交接,如果有疑问可随时向责任护士询问,当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时,迅速分析及找出患者躁动原因,汇报医生,及时给予镇静治疗,避免患者因躁动和剧烈咳嗽引起气管内大出血,为提供舒适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王爱凤丁力田凤美丁涟沭孙春霞单位:南京医科医院苏州医科医院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7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南昌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979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