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CIS)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可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是CIS发生的重要原因,病情严重,需立即疏通阻塞血管,恢复血流灌注。阿替普酶(rt-PA)可有效溶解血栓,促进血流再灌注,但部分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症状出现反复,留有后遗症。银杏内酯注射液成分为银杏内酯ABC、白果内酯,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本研究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选取年2月—年3医院医院8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力活动程度、学历水平、合并症)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9mg/kg,先静脉推注10%rt-PA,静滴剩余的90%rt-PA,时间1h。24h后进行CT检查,确定无出血,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mg/d,治疗14d。
观察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以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静脉溶栓后静滴银杏内酯注射液6ml+生理盐水ml,1次/d,治疗14d。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结果
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NIHSS评分、mRS评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3.TT、PT、FIB治疗前两组TT、P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TT、PT、FIB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4.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CIS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与遗传、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发病率高,占CIS的20%~40%,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溶解血栓,疏通阻塞血管,促进血流再灌注。rt-PA静脉溶栓24h后,经CT检查若无出血,临床常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但溶栓后24h内多不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了用药盲区。
银杏叶性平,味甘苦涩,可化湿止泻、益心敛肺。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银杏叶可促使胆固醇水平下降,预防动脉硬化,消除血管壁沉积成份,减轻血液黏稠,调节血液流变性,畅通血流,并可改善细胞血液循环、活化细胞代谢。银杏内酯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李聪等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注射液用于急性C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在rt-PA静脉溶栓后开始静滴银杏内酯注射液,同时在溶栓24h后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增强治疗效果,调节凝血状态,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10%vs69.05%),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疗效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TT、PT、FIB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后观察组TT、PT、FIB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可改善患者凝血状态。
综上所述,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rt-PA溶栓后,早期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抗血小板、保护神经血管单元,可改善患者凝血状态,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获益大,值得推广使用。
文献来源:
李海健,于振华,王宝华,等.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17-19.
—END—
看完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796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