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大脑中动脉支架置


10月6日,医院脑病三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这是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术后的再一次突破。

患者老年男性,64岁,因“言语不利13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年09月22日约5点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与人交流困难,伴一过性全身出汗,无视物旋转及双眼黑蒙,无心慌、胸闷,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口角流涎,无发热、头痛,肢体肌力较前无明显变化,无意识不清,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在外未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急诊以“脑血管病”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

既往:2型糖尿病史8年,高血压病史4年,平时口服药物: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伲福达。血压及血糖控制不详。

查体:T:36.4℃,P:64次/分,R:16次/分,BP:/78mmmHg。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少量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坦。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可,无眼震,伸舌右偏,无震颤,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可。右侧巴氏征阳性。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颅脑MRI+DWI+MRA示:左侧额顶叶、基底节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未显示,考虑重度狭窄或闭塞可能,建议结合临床或DSA进一步检查。

颅脑DWI

颅脑MRA

定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患者出现言语不利,定位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a区;颅脑MRI示左侧额顶叶、基底节梗死灶,为左侧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故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定性诊断: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患者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持续不缓解,结合颅脑MRI,诊断为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大动脉粥样硬化基础,无心慌、胸闷等心脏病基础,故病因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颅脑MRI左侧额顶叶、基底节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可能,故发病机制考虑为动脉-动脉的栓塞。

-10-04,行全脑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患者最终诊断为:

1.脑梗死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可能性大

2.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3.2型糖尿病

4.高血压病

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及征得家属同意后,为改善左侧大脑中动脉血运,欲行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植入术。

-10-06,约9:30患者在医护人员及家人陪伴下进入导管室,病人仰卧位于手术台,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全麻下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置动脉鞘。造影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标记、测量,送入微导丝达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沿微导丝送入球囊达大脑中动脉狭窄处,定位准确后压力泵加压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支架达大脑中动脉狭窄处,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手术结束,局部加压包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支架植入前▲

支架植入后

大脑中动脉可看作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是颈内分支中最粗大的一支,成人平均管径约4mm。大脑中动脉一般在视交叉外侧,嗅三角和前穿支下方,由颈内动脉分出,先近乎水平位向外侧走行,在前床突附近经侧沟窝进入大脑外侧沟,然后沿外侧沟深面,与外侧沟方向一致由前下向后上走行。途中发出许多深穿支和皮质支,皮质支主要供应半球外侧面、颞叶外侧面、颞极、眶部外侧半、岛叶各部皮质,深穿支主要供应基底节、尾状核体、豆状核及内囊上3/5等处。

大脑中动脉分段:

(1)M1水平段

起于颈内动脉分叉,水平向外侧走行,至侧裂止。包括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近岛阈处向后上形成膝部,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豆纹动脉)便由此段发出。

M2脑岛段:

起始于膝部,有6-8个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行走于脑岛之上,终止于侧裂顶部达到环状沟的终端。

(3)M3岛盖段:

起于环状沟的顶部,续M2在侧裂内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4)M4皮层支:

开始于侧裂表面,即MCA各支在半球皮层表面延伸处。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通过介入手段恢复脑组织血运成为治疗脑血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适应症:

1.内科治疗失败的首发或者复发的症状性颅内大血管狭窄患者(内科治疗失败定义为发生脑卒中或TIA时正在使用至少一种抗栓药物治疗且进行积极的危险因素干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定义为在90天内发生过脑卒中或TIA,归因于本次拟干预的责任病变;颅内大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

2.DSA示颅内责任病变血管狭窄程度≥70%。

3.术前2周内的影像学检查示责任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不良:DSA示侧支循环评分3分;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示靶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cm/s;或头颅CT灌注成像示病变血管责任区域低灌注(较对侧灌注减少30%以上);或头颅MRI示血流动力性缺血病灶;或头颅CTA/MRA示病变血管责任区域无明显的代偿血管分支;或CTA侧支循环评分评分2分;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示责任血管区域代偿不良。

目前可开展支架治疗的血管局限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与基底动脉,也有大脑后动脉P1段的报道。进行支架治疗时,近心端的血管较远端的血管难度要小一些,小官腔动脉的狭窄在支架治疗后更容易形成狭窄或者闭塞,目前一般不对直径2mm的血管行支架治疗。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作用:

①狭窄血管经支架成型术后,防止血管进行性狭窄后导致的脑梗死;

②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脱落,顺血流到达血管远端,而造成远端血管的闭塞。支架置入术后,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压住,从而阻止脱落;

③对于溃疡性斑块,由于血流在溃疡内形成涡流,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支架的压迫作用,使溃疡性斑块消失。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改善血管狭窄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多种病因和机制的代表,往往表现为一组相似的症状和体征的一个综合征。脑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并发症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有着逐年增高趋势。血管内治疗等技术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医院脑病三科(神经介入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床位20余张。医护人员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均有北京、医院进修经历,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开通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动脉瘤栓塞术等方面疗效显著。

脑三科医师团队凭过硬的专业技能,至成立以来,顺利完成多台脑血管造影术及3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填补了我院脑血管介入治疗空白,减少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减少患者的再发率,降低致残率,极大的满足了广大脑血管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脑病三科门诊位于门诊楼二楼西侧室。

健康

马永振:

崔光利:

李岩岩:

供稿:崔光利

责任编辑:杨恩亮

审核:颜廷华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79641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