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康通大脑中动脉M1段取栓再通一例


大脑中动脉M1段取栓再通一例

1.病史介绍

患者,女,89岁,因“被发现意识障碍2小时”于-11-:30就诊医院急诊科。患者14日晚22点入睡,15日早晨7:30被家人发现不能被喊醒。

既往病史:

高血压病史15年,未规律服药;脑梗死病史5年,未遗留后遗症,术前mRS1分。

查体:

T36.0℃P99次/分R20次/分BP/mmHg。

神经系统查体:

神志模糊,完全性混合性失语,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敏,双眼左侧凝视,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26分。随机血糖7.8m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2.辅助检查

急诊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左侧大脑中动脉M1可见高致密征。

患者醒后卒中,依据指南应在多模式影像学评估下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急诊绿道完成了一站式RAPID软件AI影像处理。

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CTP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低灌注区。

术前MRA造影

3.术前诊断、治疗

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房颤。

病因:房颤栓子脱落。

药物治疗:未静脉溶栓(超静脉溶栓时间窗,高龄、房颤栓塞)。

4.手术指征

发病超过6h的患者,应利用脑灌注成像技术,明确存在大面积缺血半暗带。患者家属积极并同意治疗。

5.治疗策略

拟清醒麻醉下急诊行脑血管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

6.治疗器械

8F指引导管

Traxcess-14微导丝

ProwlerSelectPlus微导管

瑞康通:RuiFly6F-支撑导管

瑞康通:JRecanTM4-30mm支架

7.手术过程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明确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RuiFly6F-支撑导管到位,稳定支撑微导管到位,“冒烟”显示微导管越过血栓并在真腔。

微导管中间导管到位

输送JRecanTM4-30mm支架到位,完全覆盖血栓,释放支架可见其全程可视并形态良好,大网孔设计,充分嵌入血栓。

应用SWIM技术,一把再通。

支架打开复流

支架和血栓

8.辅助检查

支架取栓配合抽吸一次再通,mTICI分级:3级。观察20分钟后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开通良好,血流通畅。DynaCT见左侧基底节区少量造影剂外渗。

正/侧位mTICI3级

9.术后治疗

术后入NICU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右侧上、下肢恢复到4级。术后3天MRI示左侧基底节、脑室旁少量梗死灶,术后一周启动抗凝,达比加群mgBid。

10.手术体会

1.患者高龄,但发病前生活质量较好。本次为醒后卒中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临床症状较重,基于多模CT及RAPID评估,仍有较大缺血半暗带可以挽救,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急诊行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预后。

2.瑞康通RuiFly支撑导管不锈钢弹簧加编制网设计,到位更高且支撑性能优秀。JRecanTM支架大网孔设计,增加血栓嵌合力;两根铂钨丝缠绕,可精准定位,全程显影性能良好;且长度30mm,可完全覆盖较长血栓,提高一把取通率。

术者介绍

彭亚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陈荣华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

江苏省卒中学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常州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兼秘书

《神经介入资讯》编委

长按并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bl/79643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