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岩骨段有时可见颈静脉球部肿瘤的侵犯,为了能完全切除该部位的肿瘤,首先要清楚的掌握该部位颈内动脉的解剖结构;近期,意大利罗马大学神经外科Scerrati等,对岩骨内颈内动脉及手术入路进行了研究,发表在了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在显微镜下对6例尸体进行双侧解剖观察,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暴露横窦、乙状窦内缘,剪开硬脑膜,牵拉小脑后可见岩骨后壁,立体定向下定位内淋巴囊、颈静脉球、半规管和蜗器。
图1岩骨内颈内动脉暴露前期;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近端在外耳道下暴露。AFB,面听神经复合体;LCN,后组颅神经;SS,乙状窦
在神经导航下,磨除外耳道下部分,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段;仔细剥离斜坡的硬脑膜,减少出血;向外下继续磨除骨质,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
图2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完全暴露;左上角插图示意内镜下暴露区所见;内听道底部为磨除范围的上界。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5,三叉神经;LCN,后组颅神经;*表示颈内动脉水平部转为海绵窦段的部位
图3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膝部(
)、垂直部(VelPCA),颈静脉球靠近垂直部,为暴露范围的下界。HolPCA,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LCN,后组颅神经;#,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下界;SS,乙状窦
图4神经导航下观察。A,岩骨内颈内动脉膝部;B,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下界;C,水平部转为海绵窦部的位置
图5完全游离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A,水平部颈内动脉上放置血管套;B,将水平部颈内动脉轻轻向上移动;C,水平部颈内动脉轻轻向下移动。AFB,面听神经复合体;D,剥离子;HolPCA,水平部颈内动脉;LCN,后组颅神经;V,血管套
完全暴露岩骨内颈内动脉后,扩大颈内动脉管;轻柔抬起动脉,磨除颈内动脉周围的骨质,防止损伤岩下窦;分离动脉与结蹄组织和骨质的粘连,即可得到游离的岩骨内颈内动脉;之后试验性的观察5F球囊压迫该部位,及血管损伤重建的可操作性;最后用CT评估磨除骨质的程度,及周围结构的完整性。
图6扩张的5F球囊放置在岩骨内颈内动脉段;右上角插图展示扩张球囊的尺寸。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5,三叉神经;IPCA,岩骨内颈内动脉;LCN,后组颅神经;SS,乙状窦
图7岩骨内颈内动脉的切开和缝合。A,颈内动脉切开7mm的长度,在切开部两端放置动脉瘤夹;B,用8-0的polypropylene线开始缝合;C,缝合完全;D,内镜下观察缝合后的颈内动脉
图8解剖后CT显示磨除骨质的程度及完整的耳蜗
研究表明,经乙状窦后入路可以达到岩骨内颈内动脉的暴露,并且可以得到足够的游离动脉段,为手术的实施提供可行性,术后并不影响周围神经结构的完整性。
图9岩骨内颈内动脉暴露范围示意图。AFB,面听神经复合体;CNVI,外展神经;Co.,耳蜗;Ge,膝部;IAM,内听道;IPS,岩下窦;JB,颈静脉球;PLL,颈内动脉岩舌韧带段
图10A,高位颈静脉球为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部暴露的限制因素,右上角插图可见高位颈静脉球与颈内动脉膝部紧邻;解剖前冠状位(B)和矢状位(C)示高位颈静脉球达黄色位置,并高于内听道。AFB,面听神经复合体;HJB,高位颈静脉球;HolPCA,岩骨内颈内动脉水平部;LCN,后组颅神经
编辑:李晴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yy/9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