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婆今年78岁了,虽然没有老伴,但她有8个孝顺的儿女,数十个孙子孙女,平素身体硬朗,生活倒也过得挺滋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年10月6日下午,王婆婆在与村里人聊天时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站立不稳,并言语含糊不清。家人当时将医院治疗,经过治疗,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10月9日医生说可以出院了。王婆婆特别高兴,10月10日早晨5点天还没亮就起床了,说要办理出院回家,结果意外再次发生,当王婆婆刷完牙后,再次出现言语含糊不清,且明显站立不稳,女儿将婆婆扶到床上时婆婆的左手左脚已经完全不能活动了,同时不能吃东西,与她对话也只能含糊的回应。医院的医生立即给婆婆做了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同时提示婆婆的脑血管非常差,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能,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示。
医院的医生虽然给予积极治疗,但王婆婆的病情毫无起色,反而逐步恶化,陷入昏迷,家人与她对话完全没有反应,婆婆不能进食,解大小便完全不知道,眼看着活生生的母亲离死神越来越近,儿女心急如焚。主管医生建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但同时告知转运有风险,婆婆随时可能驾鹤西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家属决定赌一把,将婆婆由医院转往医院治疗。
王婆婆于年11月11日晚11点到达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时人已昏迷,医院谭彧副主任医师考虑婆婆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恶性脑梗死,入院即下病危通知书,告知抢救过来的可能性非常小,家属的心非常的沉重,他们的母亲,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可能瞬间可能就没有了。医生首先给王婆婆鼻饲,保证婆婆的药物及食物供应,并给予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及保护血管治疗,第二天王婆婆的病情也没有明显好转,反而仍在恶化。管床医生刘医生冒雨带着婆婆复查头颅CT,CT显示的结果却让医生和家属的心无比沉重。
复查的头颅CT提示王婆婆已有脑疝形成,右侧侧脑室完全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且有部分渗血。王婆婆命悬一线,管床医生再次通知病危,告知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内科治疗生存的希望很渺茫,建议转脑外科行去颅瓣减压手术治疗。家属满怀信心将王婆婆转至脑外科,却被脑外科医生告知:手术风险极大,即使下了手术台,也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甚至人财两空,并给家属参观了另外2个类似的患者,已经做了手术的患者——已经4个月了,仍然是植物状态。家属的心已结冰,只有将患者由脑外科带回神经内科。神经内科邓幼清主任指导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给予甘油果糖、呋塞米脱水,尤瑞克林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等治疗。同时考虑王婆婆肺部有啰音、血象高,给予抗感染治疗。
王婆婆安静的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她的瞳孔有的时候左侧大,有的时候右侧大,她的体温也如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王婆婆的病友也时常更换,她的“邻居”,一个50余岁的男性脑梗死病人,呼吸日益急促,高热不退,全身破溃,最终生命走向了完结;王婆婆的另外一位“邻居”也是一个患有大面积脑梗死的婆婆,床前日夜就只有一个儿子照料,最终他的儿子坚持不了,带着他的妈妈回家了,据说没有几天该婆婆就死了。任由周边世界如何改变,任由时间如何流淌,任由家属、医务人员如何呼唤,任由家属、医务人员如何活动其肢体,王婆婆都“无动于衷”,她就一直那样安静的躺着、躺着,安静的令人害怕,也许她也在努力,努力蓄积能量,等待重获新生,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11月14日,婆婆再次出现两侧瞳孔明显不等大,再次复查头颅CT,结果仍然是脑疝,没有丝毫的改善。
管床医生再次通知病危,并将治疗进一步加强,加用甘露醇、白蛋白脱水治疗,同时开始请康复医生指导康复治疗,家属的意志开始动摇,提出不能让老人死在在外面,要回家。邓幼清主任医师利用休息时间细心的再次检查了一遍患者,并再次仔细阅读了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相关实验室结果,同时再次严密的审核了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了细致的评估后,与家属进行了一次长谈,中心思想即是告诉家属患者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家属不要轻易放弃,要努力与王婆婆一起度过这生命的难关。邓幼清主任医师的话重燃了家属的信心,王婆婆的儿女由此制定了一个长期照顾婆婆的计划。王婆婆的儿女轮流给她做康复、给她聊家常,时间在指缝中无声无息的流淌,婆婆仍是安静的躺着,她的瞳孔仍然是有的时候大、有的时候小,她的体温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在抗生素使用10天后(10月22日),主管医生冒着风险果断的停了王婆婆的抗生素,并开始让婆婆做起立床训练。10月23日再次复查头颅CT。
头颅CT提示水肿已明显消退,“消失”的右侧侧脑室已逐步显现。医务人员和家属开始看到希望的曙光。接下来的发展也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王婆婆的瞳孔已平稳的处于双侧等大等圆状态,她的体温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她开始说话,由开始的含糊不清、单音节,逐步发展成句,能与家属及他人沟通;她开始要喝水、喝牛奶,起初是一小口一小口,后发展至一次可以喝一杯。11月28日王婆婆复查头颅磁共振及血管,头颅磁共振血管显示婆婆消失的血管神奇般的出现了。11月30日,王婆婆已经拔除胃管,自己进食完全无障碍。
年的11月,对于王婆婆以及她的家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忘的一个月,因为王婆婆的重病,儿女成天以泪洗面,而王婆婆安静的睡了这么多天,又奇迹般的得以康复,让家人再次泪流满面,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那么,何谓恶性脑梗死呢?
恶性脑梗死(malignantcerebralinfarction,MCI)是一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症状出现后病情迅速恶化,并以死亡或严重残疾为最终结局。根据梗死部位和范围,恶性脑梗死分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infarction,mMCAI)、恶性大脑半球梗死
(malignanthemisphericinfarction)和恶性小脑梗死(malignantcerebellerinfarction)。mMCAI约占所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10%~15%,占幕上梗死的3%,并不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但其病死率和远期预后极差。研究表明,经传统内科治疗的患者急性期(症状出现7d内)病死率高达80%;即使侥幸度过急性期,患者也会因遗留严重神经功能残疾或持续植物状态而长期卧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在发病1~12个月时,大多数患者(60%~90%)因严重并发
症,如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肺栓塞、下肢静脉炎、褥疮或脑梗死复发而死亡。MCI患者的结局严重不良,临床医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业已发现,内科保守治疗对降低MCI病死率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基本无效,而颅骨切除减压术或(和)低温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针对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和恶性大脑半球梗死的偏侧颅骨切除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应用于临床,但直到90年代,当手术方法得到改进和完善后,临床研究才获得可喜结果。手术干预愈早,脑水肿缓解、
颅内压下降和脑血流改善愈好,远期预后也愈佳。年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即便施行手术,生存质量也很难得到改善。
王婆婆年龄已远远超过60岁,在没有行去颅瓣减压手术治疗的前提下,王婆婆的病情得以明显的改善,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该奇迹的发生,是医院神经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王婆婆的儿女们、王婆婆本人一起努力创造的。王婆婆挺过死亡边缘,重见冬日暖阳,有你,有我,有她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白癜风哪治的好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av.com/ncxzz/93873.html